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995-1998)

(8)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1994-2003)

(9)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2011年至今)

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睇视之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等,编修有《凯若斯》,译有《柏拉图的<会饮>》(华夏,2003)。代表性论文有:(1)《王有所成》,台湾《哲学与文化》卷四十;(2)《政制与王者》,《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3)《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现在研究方向 为古典诗学、古典语文学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及“古典诗学实验班”开设如下课程: 文艺学原理与古典诗学、古典诗学原著讲疏、古希腊语文学导引、古典拉丁语文学导引、古典学引论等。科研项目:有(1)“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10至今);(2)“基督教与西方古典传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3)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主编、“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多套大型丛书。

一直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古典学,又提出”新国父论“等极富争议的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刘小枫
出品人:
页数:530
译者:
出版时间:1998-01-01
价格:27.2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1030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刘小枫 
  • 现代性 
  • 社会学 
  • 社会理论 
  • 哲学 
  • 政治哲学 
  • 思想 
  • 社会理论:社会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旨在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既非单纯评述,亦非系统论析,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我着意引人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毫不隐瞒地说,我是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的,这基于一个个人的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因此,把对中国的现代性的思考引入对欧美社会理论的审理过程是有益的。

在本书中,中西二元景观因此将遭遇进一步的挑战:现代的问题性成为现代思想的主题,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对中西文化理念和社会形态的演化都是命运与共的。我并不打算抹煞或忽略现代性问题在中西方思想和社会中的具体历史差异,但我更愿尝试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欧美的社会理论在基本构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均已有极为丰富的积累。建构中国的社会理论,既不可能撇开这些积累,也不应仅限于译述和套用,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才是值得尝试的思路。本书不想面面俱到地罗列排比欧美社会理论的主流论说,而是依自己的问题意识有选择地论涉(哪怕在欧美学界已被遗忘或未受重视的)切己的论说。这并不是为了建构所谓中国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理论(这种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观),我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茸,从而推进对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把握。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者在前言中就已说到,本书在于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社会理论的问题性。作者强调其的思路是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在返回中国问题。可以看出,该书前两节是了解社会理论的重要资料,其余...  

评分

本书无疑是刘小枫最具有创造性的著作,他似乎揭开了为所有中国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现代性的真正本质,当然,刘小枫适当的引用现象学的术语(一个绝妙的误读),告诉我们所谓现代性,就是没有本质,正如胡塞尔反复强调的一样,“现象就是本质”,现代性社会的一切现象就是它的本...  

评分

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不仅从超验到世俗,从彼岸回到此岸,更重要的是从二元转向一元。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不再受超验原则的指导,而是在此岸进行建构、论证其正当性。传统与现代因而发生巨大断裂。百年来中西学术界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正在于对现代现象进行把握,尽管这些论述有...  

评分

文章来源:《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现代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思想行动,就像哲学中的现象学,显然不等于哲学“学科”,或者,对哲学也还有别的理解,但现象学宣称,哲学应该是现象学的思想行动,这与分析哲学的哲学宣称没有分别。我所谓的...  

评分

文化政治与现代性问题之真伪——兼评张旭东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作者:高全喜   作为现时代的中国学人,谈史叙今,讲学论道,总是难免置身于所谓“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总是把历史、文化、 政治等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说起来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讲...

用户评价

评分

经过起码三个假期的下决心,终于读完了,竟然有一种难得的畅快感和愉悦感:看二十年前的刘小枫如何用不完整的资料在韦伯、马克思、涂尔干和托克维尔之间试图找到舍勒、特洛尔奇和桑巴特的理论空间,既让人感慨时光飞逝——这二十年也是我从出生到成长、中国“现代学”从初得门径到略有所成的时间,变得好像太多,但现代性问题的积累依旧没能得到解决,甚至越来越让人想要放弃整体性解决的努力。《沉重的肉身》里的犹豫、绵密的刘小枫和这本里敏捷、直击要害的刘小枫竟然是一个人,也不免让人感叹:试图变成狐狸的他,终究也改不了某种“刺猬的温顺”。回到书里,最重要的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强调现代性的普遍意义与中国经验的“偶在性”,先分析理论上的共通点,找到好的理论工具,再用好的直觉切入(源头、过程或结果上)发生变异的中国经验,值得学习。

评分

前半本讲解晚清融入现代社会的部分很受启发。为何中国选择了共和而不是民主,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土壤寻找答案。中国儒家体系下对商业的蔑视,以及强调“义”,最终导致平均思想的广泛接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晚清开始,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提共和,而轻民主,这也造就了后来的政治走向。

评分

他喜欢把复杂的东西说得更复杂

评分

大学时读的,有理论深度

评分

的确是理解刘小枫转型的关键,但他并没有给我带来想了解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