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刘小枫 现代性 社会学 社会理论 哲学 政治哲学 思想 社会理论:社会学
发表于2025-02-02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旨在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既非单纯评述,亦非系统论析,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我着意引人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毫不隐瞒地说,我是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的,这基于一个个人的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因此,把对中国的现代性的思考引入对欧美社会理论的审理过程是有益的。
在本书中,中西二元景观因此将遭遇进一步的挑战:现代的问题性成为现代思想的主题,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对中西文化理念和社会形态的演化都是命运与共的。我并不打算抹煞或忽略现代性问题在中西方思想和社会中的具体历史差异,但我更愿尝试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欧美的社会理论在基本构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均已有极为丰富的积累。建构中国的社会理论,既不可能撇开这些积累,也不应仅限于译述和套用,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才是值得尝试的思路。本书不想面面俱到地罗列排比欧美社会理论的主流论说,而是依自己的问题意识有选择地论涉(哪怕在欧美学界已被遗忘或未受重视的)切己的论说。这并不是为了建构所谓中国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理论(这种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观),我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茸,从而推进对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把握。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995-1998)
(8)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1994-2003)
(9)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2011年至今)
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睇视之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等,编修有《凯若斯》,译有《柏拉图的<会饮>》(华夏,2003)。代表性论文有:(1)《王有所成》,台湾《哲学与文化》卷四十;(2)《政制与王者》,《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3)《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现在研究方向 为古典诗学、古典语文学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及“古典诗学实验班”开设如下课程: 文艺学原理与古典诗学、古典诗学原著讲疏、古希腊语文学导引、古典拉丁语文学导引、古典学引论等。科研项目:有(1)“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10至今);(2)“基督教与西方古典传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3)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主编、“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多套大型丛书。
一直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古典学,又提出”新国父论“等极富争议的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大一作为教材时候完全看不懂,在家里书柜重新翻出来看了第一章,觉得应该是刘小枫最好的著作了。
评分前半本讲解晚清融入现代社会的部分很受启发。为何中国选择了共和而不是民主,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土壤寻找答案。中国儒家体系下对商业的蔑视,以及强调“义”,最终导致平均思想的广泛接受。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晚清开始,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提共和,而轻民主,这也造就了后来的政治走向。
评分带我走入现代性论域。
评分大一作为教材时候完全看不懂,在家里书柜重新翻出来看了第一章,觉得应该是刘小枫最好的著作了。
评分现代性概念本身是模糊的,因为每个人看“现代”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所以现代性的提炼也变得复杂起来。刘的文笔太西方化了,读起来很累。在引用西方理论方面还是很佩服他,用六经注我的方式来写自己的思想。
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不仅从超验到世俗,从彼岸回到此岸,更重要的是从二元转向一元。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不再受超验原则的指导,而是在此岸进行建构、论证其正当性。传统与现代因而发生巨大断裂。百年来中西学术界所研究问题的实质,正在于对现代现象进行把握,尽管这些论述有...
评分刘:1995年冬天,你在香港做访问研究,记得我们一起看芭蕾那天晚上,中场休息时聊到社会理论。你说,中国学界要写出自己的社会理论专著,至少还要五年。当时我没有吱声,心里却在暗下决心,要赶超你的时间表。你的话倒颇有鞭策的效果,因为编务太重,这书真算是挤时间写成的。...
评分刘小枫这本书关注核心点并非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而是从知识社会学或学术史的角度讨论现代性价值产生的历史语境分析,他所关心的是现代价值如何被型塑,现代性观念又是如何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尤其是人性、理性、普遍主义、历史主义、工业主义等取代原有的...
评分文章来源:《学术思想评论》,第4辑(1998年) “现代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社会理论中的一种思想行动,就像哲学中的现象学,显然不等于哲学“学科”,或者,对哲学也还有别的理解,但现象学宣称,哲学应该是现象学的思想行动,这与分析哲学的哲学宣称没有分别。我所谓的...
评分文化政治与现代性问题之真伪——兼评张旭东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作者:高全喜 作为现时代的中国学人,谈史叙今,讲学论道,总是难免置身于所谓“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总是把历史、文化、 政治等诸多问题纠缠在一起,说起来自己的一些文章和演讲...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