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日记

顾准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顾准
出品人:
页数:442
译者:
出版时间:1997-09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2737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顾准
  • 日记
  • 思想
  • 传记
  • 知识分子
  • 独立思想
  • 历史
  • 顾准日记
  • 顾准
  • 日记
  • 历史
  • 思想
  • 中国
  • 知识分子
  • 文革
  • 反思
  • 哲学
  • 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已故思想家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了他生前的三本日记: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顾准1972年10月到1974年10月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蛤对于研究顾准思想的发展,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

作者简介

顾准(1915—1974)思想家、经济学家。1915年生于民国初年从苏州移居上海的一个中医家庭,在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是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1934年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

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同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4年后,曾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长、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在文委工作期间,与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为文委书记)认识并共事。1940年后,曾任中共苏南澄锡虞工委书记、专员,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苏北盐阜区财经处副处长、淮海区财经处副处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1月回到华东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华分局财委委员,淮阴利丰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解放军占领上海前夕,任青州总队(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一支干部队伍)队长,积极准备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为建国后上海的财税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1953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成为探索市场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运行的第一人。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杀。他遭受迫害期间,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文集有《顾准文集》、《顾准日记》、《顾准自述》等。

目录信息

序一: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
序二:智慧与良心的实录
商城日记(1959.10~1960.1)
息县日记(1969.10~1971.9)
北京日记(1972.10~1974.10)
致陈敏之的最后一封信
基督教
附录:
顾准生平和学术思想
我所知道的顾准与“三反”
顾准的最后十年
送别——在顾准身边的最后一个月
注璧——一位不应遗忘的女性
致顾准伯伯的最后一封信
迟到的理解
患难之交 相濡以沫——骆耕漠访谈录
我与顾准的交往——吴敬琏坊谈录
编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缘起 去年在书摊上偶尔看到一本书,其中收了几篇98年关于顾准的争鸣文章,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顾准是谁。后来,在系资料室找到了高建国的《顾准全传》(原来的书名叫做“拆下胁骨当火把”),看后感触很深,这样的人生,让人觉得沉重。但是疑惑的是并没有看到有两个顾准的痕...  

评分

商城日记(1959.10~1960.1)是挣扎求活的写照。特留意几处: “十一月十八日:薯田累承命宫照顾,柳学冠犁田时公社一小孩跟随捡薯块,所得甚少,而喜悦愈恒。一派灾年景象!” 似可见雀跃儿童,不久即为饿殍。 “强迫劳动,慢性饥饿与死亡,是大跃进必不可少的产物,也是新的人...  

评分

顾准,13岁迫于生活进入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16岁开始走上讲台,因为年龄太小而被大他很多的学生轰下了讲台,后来潘先生亲自陪同他走上讲台,19岁写出了《银行会计大学通用教材》,34岁出任新中国上海财税局长,建立现代科学的财税制度,后来因为不...  

评分

本书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日记部分,另一就是序言、信件、附录部分。由于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个人日记,其内容多为每日生活经历及思考,读起来甚为轻松,而作者的日记内容又使得阅读过程不轻松,对恶劣生活细节的描述往往会与自己所接触到的一些材料相联系,比如父辈...

评分

商城日记(1959.10~1960.1)是挣扎求活的写照。特留意几处: “十一月十八日:薯田累承命宫照顾,柳学冠犁田时公社一小孩跟随捡薯块,所得甚少,而喜悦愈恒。一派灾年景象!” 似可见雀跃儿童,不久即为饿殍。 “强迫劳动,慢性饥饿与死亡,是大跃进必不可少的产物,也是新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记录跃进 文革 前记后记不可放过 时穷节乃现 如果再来一遍文革 我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评分

可怜夜半虚坐起,不问苍生问鬼神。一代读书人的辛酸

评分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饥饿与思想的关联。没有两个顾准!!!

评分

记录跃进 文革 前记后记不可放过 时穷节乃现 如果再来一遍文革 我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评分

商城日记中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自信,孤傲,敢于质疑一切。息县日记中,在遭受重大打击后,开始有了思想转变,但依然积极关注政治形势,不断地思考社会和经济问题。1972年回到北京后,肺病已经加剧,他能够在北京图书馆争分夺秒地查资料,做笔记,写出《希腊城邦制度》,这种精神也足以令人感动了,尤其在读了其胞弟陈敏子在附录中记录的种种情形之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