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 Fukuzawa Yukichi
1835~1901
曰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一个有渊博知识、过人眼光、非凡胆识的,将思想与行动完美结合的大学者;庆应义塾创始人。
1835年 1 月10曰生于大阪,卒于1901年2月3曰。自幼学习汉字,受儒家思想熏陶。1854年赴长崎游学。
1858年受藩命到江户(今东京),在筑地开藩属兰学塾,任教师。1860年,随幕府遣美使节团赴美访问,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文明影响。
1861~1862年,随幕府遣欧使节团历访法、英、德、俄、荷兰、葡萄牙各国,广增见闻。1867年再次赴美国访问。
1868年明治新政广付成立后,他将兰学塾迁往东京芝新钱座,称庆应义塾,从此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1871年又将义塾迁至三田。积极倡导文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
1873年,他和森有礼等人创立明六社,出版《明六杂志》,从事启蒙活动。他的译著《西洋情况》、《西洋旅行指南》等多是介绍西洋文化的启蒙著作。此外,《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1885年,在他创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主张曰本与欧美列强一起瓜分、宰割中国和朝鲜,进而争霸亚洲与世界。他一生未入仕途,著书100余种。晚年著有《福翁自传》。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读罢《文明论概略》真有振聋发聩之感,当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给幕末知识界以启迪,不知《文明论概略》是否传入清末的中国,想必也会给中国学者以启迪。中国学习西方的道路恰恰是福泽所批判的先易后难最后只能回到封建的错误道路。清末中国恰恰缺少福泽这样的启蒙思想家。 总...
评分中国提出了以“民族复兴”四个字为核心的中国梦,以此作为全体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 但是,途径呢? 我们的国民启蒙完成了吗? 我们有真正的民主和言论自由吗? 我们有独立的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教育吗? 没有这些仅仅靠GDP...
评分福泽谕吉是明治时代的杰出教育家。其出身汉学世家,少年修习兰学,后又自学英美。三赴欧美游历,对比所见所闻与东亚传统,有感于东西方差距之明显,而投身著书译文,兴办教育,传播西方先进文明以振社会视听。此书便是这样一篇论述现代文明的普及性读本。全文篇幅不长,语...
评分 评分读罢《文明论概略》真有振聋发聩之感,当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给幕末知识界以启迪,不知《文明论概略》是否传入清末的中国,想必也会给中国学者以启迪。中国学习西方的道路恰恰是福泽所批判的先易后难最后只能回到封建的错误道路。清末中国恰恰缺少福泽这样的启蒙思想家。 总...
基本上体现那个时代日本统治精英的思想,“脱亚入欧”思维跃然纸上,而到当今,我觉得将这本书纳入“思想史”的范畴更为妥当,没必要上升到“启蒙”的高度上,更不必加诸“伟大”这类的字眼来修饰。
评分有这么一个故事:1914年日德战争之后,日本神尾大将去一家小学,他问小学生:“你们认为现在中国最伟大的人是谁?”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孙逸仙”;大将又问:“那日本呢?”,小学生回答:“福泽谕吉”。吉野作造听完之后大惊失色,曰:“总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孩子比日本人还知道日本“,可见福泽谕吉果真是“日本的伏尔泰”。
评分虽然战后丸山和子安老师都替福泽辩护过,作为时事评论的脱亚论甚至可能不是福泽写的,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本书中作为重要论点的权道论,对弱肉强食的肯定,无意是福泽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的一个错误。但我们整天说的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同一个逻辑下的产物。与此相较,孙中山的王道论和宫崎滔天充满理想主义的第三世界(勉强用这个词)连带论,都是出于道义而非实利。同样是政治家的哈维尔也说过,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 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日本人迷失在手段中而遗失目的,至今还不懂得反省,始作俑者无疑要算上福泽一笔。当然这种问题也不是只有日本人有。
评分有些细节真的让人觉得很烦,但整本书的逻辑框架真的很完整,有些地方也是颇有见解的,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看实乃一本好书,就算是今日看来,也是一本瑕不掩瑜的好书
评分启发不大.很有启蒙思想的味道.翻译很出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