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法的形而上學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伊曼努爾·康德
出品人:
頁數:212
译者:瀋叔平
出版時間:1991-9
價格:1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09386
叢書系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政治法律社會
圖書標籤:
  • 康德
  • 哲學
  • 法哲學
  • 法學
  • 法律
  • 政治哲學
  • 法理學
  • 德國
  • 法理學
  • 哲學
  • 形而上學
  • 法律原理
  • 邏輯學
  • 理性
  • 存在
  • 本質
  • 體係
  • 基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是康德的一部主要法學理論著作,是《道德形而上學》的上冊,作為一個有名的哲學傢,康德的法學思想也突齣瞭他的人情味,人的問題對於康德是一個重要問題。他認為隻有人纔有自由意誌和與生俱來的天賦權利:自由。但人為瞭自身的自由,就必須首先尊重他人的自由,因為他認為,法律就是依照這一最高原則,由立法機關製定齣一整套明文規定,其最終目的是維護公民,也就是人的自由以及由此派生的一切權利。當然他的思想,有著明顯的局限性,所以《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供藉鑒參考,並需批判分析。

康德法學理論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齣版的《道德形而上學》上冊《法的形而上學原理》。康德在此書中闡述瞭他的法學思想。他的法學思想的淵源,主要來自羅馬法和法國啓濛思想傢,特彆是盧梭和孟德斯鳩。康德的法學理論有鮮明的代錶性,代錶瞭傳統的西方法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

西方的法學,自柏拉圖起到康德乃至今天,若用粗綫條來描述其主流的話,可以說就是從人齣發,從人性齣發,探討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從而論述法律的實質、作用以及其他屬性。康德也是沿著這根軸綫來展開他的法學思想的。

著者簡介

伊曼努爾·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1724年4月22曰生於東普魯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羅斯加裏寜格勒)。康德齣身一個傢境貧寒,子女眾多的馬鞍匠傢庭。他的祖輩是十七世紀從蘇格蘭遷來歐洲大陸生活的。1740年康德進入哥尼斯堡大學學習,1745年畢業。離開大學後康德去鄉下一個貴族傢庭任職傢庭教師。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學,任講師。1770年康德被評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長。在校期間他先後當選為柏林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和科恩科學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辭去大學的教學工作。1804年2月12曰康德逝世。

以1770年為標誌,康德的一生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兩個階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學,重點是數學、天文學和化學,主要成就有正負數理論和星雲學說,在其他學科方麵也深有造詣;後期他則主要研究哲學,還涉及宗教、邏輯學和人類學等領域。

作為自然科學傢,康德提齣瞭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宇宙不變論相對立的宇宙發展論,為辯證法奠定瞭科學上的基礎。1754年康德發錶《對地球從生成的最初在自轉中是否發生過某種變化的問題的研究》,提齣地球自轉速度因潮汐摩擦而變慢的假說,後來得到證實。1755年康德發錶《宇宙發展史概論》,從自然界的曆史發展觀點齣發,提齣關於天體起源的“星雲假說”,含有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嚮認為自然界亙古不變的觀點挑戰。後來拉普拉斯也提齣瞭類似的假說,後人閤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假說。

盡管康德在自然科學上創造瞭許多輝煌的業績,但他還是以哲學傢的麵目齣現在大多數後人的心中,或者說他還是憑著哲學論著的影響銘刻在人類文明的史冊上。

歌德說:“當你讀完一頁康德的著作,你就會有一種仿佛跨入明亮的廳堂的感覺。”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瞭三部劃時代的傑作:《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實踐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斷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還著有《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齣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學》(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書。

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彆闡述瞭自己的認識論、倫理學和美學思想。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類的認識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類,分彆對應數學、物理學和形而上學。他認為憑感性可以認識數學,憑知性可以認識物理學,而憑理性卻無法認識“形而上學”。數學和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現象世界,而“形而上學” 研究的對象是“自在之物”。現象世界是世界的顯現,可以認識;“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體,無法把握。他還提齣瞭四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齣人的認識能力隻能認識現象世界,不能認識“自在之物”。所謂上帝、靈魂和自由都是無法確知的,或者說是無法證明的。“形而上學”不能作為一門真正的學問而存在。在《實踐理性批判》中,他提齣瞭道德不是以符閤個人或他人的幸福為準則的,而是絕對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種永恒不變,普遍適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絕對命令”,是“應當如此”。道德應該符閤正義而不是個人幸福。但他又提齣人可以感覺到意誌自由,生命長存。上帝永遠指導著世間萬事萬物,上帝萬能,靈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終能夠得到最大的幸福。在《判斷力批判》中,他批評並融匯瞭當時各派的美學觀點,開創瞭獨特而復雜的美學體係。他指齣藝術源於天纔,上帝創造一切。美應該從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尋找。可以說,康德在第一部書中否定上帝,卻在第二部書中證實上帝,又在第三部書中尋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實現瞭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統一,構築起三位一體的神聖的哲學殿堂。

康德把他的時代稱為“批判的時代”。他一方麵批判萊布尼茲--沃爾夫的“形而上學”體係,批判封建神學;一方麵又批判無神論、唯物論,為神學嚮科學爭得一席之地,試圖調和唯物論與唯心論的矛盾。康德創立瞭德國的古典唯心論,發起瞭德國的資産階級哲學革命。海涅在《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曆史》中寫道:“德國被康德引入瞭哲學的道路,因此哲學變成瞭一件民族的事業。一群齣色的思想傢突然齣現在德國的國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喚齣來的一樣。”德國的唯心論的發展正是費希特批判康德,謝林批判費希特,黑格爾批判謝林的過程。而黑格爾辯證法的起點也正是康德哲學。黑格爾哲學解體後,許多德國大學的哲學又發展為新康德主義,他們的口號是“迴到康德”。而十九世紀後期直至二十世紀中現代哲學中的新實在論、現象主義等思潮也可從康德哲學溯源。

圖書目錄

序言
道德形而上學總導言
權利科學
權利科學導言
一般的定義與分類
一、什麼是權利科學?
二、什麼是權利?
三、權利的普遍原則
四、權利是與資格相結閤的或者與強製的權威相結閤的
五、嚴格的權利也可以錶示為這樣一種可能性:根據普遍法則,普遍的相互的強製,能夠與所有人的自由相協調
六、對那不確定的權利的補充說明
(一)衡平法
(二)緊急避難權
權利科學的分類
一、權利的義務(法律的義務)的一般劃分
二、權利的一般劃分
(一)自然的權利和實在法規定的權利
(二)天賦的權利和獲得的權利
三、劃分權利科學的順序
第一部分 私人權利(私法)
那些不需要嚮外公布的法律的體係
論一般外在的“我的和你的”的原則
第一章 論任何外在物作為自己所有物的方式
1.從權利上看“我的”的涵義
2.實踐理性的法律公設
3.占有和所有權
4.外在的“我的和你的”的概念的說明
5.外在的“我的和你的”的概念的定義
6.純粹地在法律上占有一個外在對象的概念的演繹(占有的本質)
7.外在的“我的和你的”可能性原則在經驗對象中的運用
8.要使外在物成為自己的,隻有在法律的狀態中或文明的社會中,有瞭公共立法機關製定的法規纔可能
9.在自然狀態中也可能有外在的“我的和你的”的事實,但隻是暫時的
第二章 獲得外在物的方式
10.外在獲得的一般原則
外在的“我的和你的”獲得的主體分類
第一節 物權的原則
11.什麼是物權?
12.第一種獲得物隻能是土地
13.每一部分土地可以原始地被獲得,這種獲得的可能性的依據,就是全部土地的原始共有性
……
第二部分 公共權利(公法)
結論
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古希腊的宪法,古罗马的法学,十七十八世纪的自然法理论,被康德尽收眼底。它们的内在理念被康德哲学的整理组合起来。这样,法哲学真正的诞生了。这时的法学褪去了偶然、实在性,第一次成为了某种永恒的存在。据我的浅见,这是康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极小部分——法的形而上学...

評分

《道德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这个译本是从法学的角度出发的,所以难免在理解上有些偏差。不过,这一部分也是康德的立法详述,可以与《理想国》、《上帝之城》、《利维坦》等等书相比较。 p2 作为道德理论的第一部分的“正义的理论”,是我们从理性引申出来的一个体系。 p5 (...  

評分

本书中关于公法部分的论述其实是在转述霍布斯的《利维坦》。 记得以前看过某本书中,作者摘出一段引文让读者猜测出自哪个政治哲学家的著作,然后指出这段看起来极像霍布斯口吻的引文竟然出自康德。那段引文的原文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在读这本《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时候,发...  

評分

古希腊的宪法,古罗马的法学,十七十八世纪的自然法理论,被康德尽收眼底。它们的内在理念被康德哲学的整理组合起来。这样,法哲学真正的诞生了。这时的法学褪去了偶然、实在性,第一次成为了某种永恒的存在。据我的浅见,这是康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极小部分——法的形而上学...

評分

《道德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这个译本是从法学的角度出发的,所以难免在理解上有些偏差。不过,这一部分也是康德的立法详述,可以与《理想国》、《上帝之城》、《利维坦》等等书相比较。 p2 作为道德理论的第一部分的“正义的理论”,是我们从理性引申出来的一个体系。 p5 (...  

用戶評價

评分

前半部分足夠瞭,後麵太具體反倒容易引起誤解,如果寫論文,引用後麵的也基本沒什麼意義。

评分

倫理與法律的緣起--道德的實在性。

评分

康德已經是足夠牛X的法學傢瞭,不過他還是當個倫理學傢更牛X

评分

前半部分足夠瞭,後麵太具體反倒容易引起誤解,如果寫論文,引用後麵的也基本沒什麼意義。

评分

前麵的總序看著很眼熟,原來這本書和幾年前看過的道德形而上學是一套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