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是康德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一本经典。虽然它的篇幅不长,但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具有自主性的思想,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对西方的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此书由苗力田教授从德文原本译出,现被选为《袖珍经典》的一种。全书包括译者的一篇长序,可作为康德原著的导读,同时还选了英国著名康德研究专家H.J.帕通的“论证分析”作为附录,逐段解释、分析,大大降低了阅读康德原著的难度。
英文/德文注释参考:Immanuel Kant: Groundwork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A German-English Edition,German text from the second original edition (1786 )English translation by Mary Greg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康德提出了道德命令的三个公式:普...
评分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里指出“人的思考状态是一种反自然的状态,能思考的动物是一种堕落的动物。”所以堕落的人都去思考了,这个社会并没有因为思考而变的更加有秩序,思考并不一定指向善。人自从有了社会属性,学会了思考、善良、互助,也同时学会了虚伪、嫉妒、屠杀...
评分一 18个月前我不知道是第几次读了康德的这篇文章,写了一篇评论。今天再看,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回望过去的自己,感觉是一个笨蛋。这种感觉,常常让我很沮丧。 有时候又很压抑。这种压抑的感觉,出现在我每次设想人类可能的遥远未来的时候;出现在我尝试参透一些就如Aristotle的...
评分 评分《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康德这个名字,是何年何月,我是毫无印象。但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康德理应追溯至《悖论简史》,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康德的四个二律背反,我觉得那是这么的宏伟,我深深的感受到其带给我心灵的冲击与震撼。正是那种纯粹的逻辑,那精密的...
康德这种动物可真是糟糕的天气
评分我对哲学的态度大概是忽略论证过程——因为感觉前提五十年一变,彼时不证自明的东西现在可能看得云里雾里(特别是所谓reason被假设的强程度),而且一边看一边吐槽说显然跟道德比起来,应该更相信所谓“Klugheit”(为什么翻成“机智”!!)嘛,所有人在争的那个“三观”显然在这个层面上——但说着说着就出来那个受过教育的人熟悉的“康德主义”了,果然是有力量的东西,被打动的时候,不是被什么论证打动的,是被那种建构的宏大vision的力量和热度。都这么说了,你还能够忍受一个把人,把有意志的人当作手段的事情?
评分一个你国当代学术屌丝,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好奇心没时间深入。
评分读完第二遍后再mark:我眼里康德的形象,就是孤零零却又雄心壮志地试图把我们现在仍在面对的几乎一切困境解决掉,真是顽固得有些可爱的老男人。 p.s. 想去读三大批判了……毕竟哲学系毕业连康德都不读完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评分每个人都应该读的书,因为即使康德的理论是错的,但这些思考却值得每个人去经历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