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於宋代文化史與政治史的綜閤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宋代士階層不但是文化主體,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體,過去的史學界對此也已或隱或顯地有所察識。怎樣將這一論斷建立在可以客觀檢證的曆史事實之上,纔是專業史學的本格任務。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維結構與行動模式在這部研究中占據瞭軸心的位置,本書副題主要即取義於此。
餘英時,安徽潛山人,1930年生於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博士學位。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律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颱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曆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曆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中國文化》、《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鬍適》、《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兼論他的學術精神與晚年心境》、《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現代儒學論》等。
在哲学史或思想史研究中,朱熹从来都是一个中心人物,钱穆、陈荣捷、狄百瑞等前辈学者之外,刘述先、张立文、金春峰、陈来和束景南等当代学人也有相当精细的研究,从生平到交往,从思想到文献,几乎没有一处不被反复爬梳。在这些目光炯炯的学者密集爬梳之后,难道还能另辟蹊径...
評分《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副标题为“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研究中以朱熹为中心展开的整个世界上溯起源到北宋,同时贯穿整个南宋时期。以余英时本人的话说即此书注意的焦距集中在儒学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关联与交互作用。即将儒学放置在当时的历史脉络中以观其...
評分历史读得入了味儿,那历史便宛如真的活了。当然不是恐怖片里的起骸骨于泉下、冥界奇兵,而是历史事件与人物得以进入你的想象域。人不会联想到一种他从没见过的东西,再次感慨,宋朝怎么才进入我的生活。于是今世周遭与前尘往事建立联系,尽管有时只是一种不恰当的比附。 ...
評分推荐一本自己刚开始看的书,怎么说也是很莽撞,既然没看完,更不用说看懂,那凭什么给大家推荐呢?好在只是推荐,并不承担全面深刻评价的责任,好比看到一个美丽的花园,还没游览完,就赶紧招呼伙伴们来看看,这么做应该是允许的吧。本着这样的想法,写下这篇文字。 最近...
評分也許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大特徵就是他們的終極關懷永遠是現實政治。就像唐長孺說魏晉玄學的根本目標是重建政治理論,餘英時也證明硃熹、陸九淵、程頤那批宋代理學傢其實並不甘於“內聖”之學,他們很關注政治,其實是“內聖外王”之學,他們一直希望削弱君權,發揚士大夫的政治主體性,與皇帝“共治天下”。
评分此書所謂的“曆史世界”含義甚廣,就硃熹個人而言,此一曆史世界並非隻是外在於硃熹個人的時代背景,而且是他所參與其中的生活世界;這一“曆史世界”又不是指硃熹的全部個人生活史,而主要是指硃子生活所在的政治世界,即他的政治交往、政治關係、政治活動;同時,又指與硃熹相關聯的國傢政治生活與政治文化,在時間上則特彆關注於十二世紀最後20年。這個領域的研究顯然是以前硃熹的研究者所忽視的。還應當指齣,此一曆史世界並不是與思想無關的行動集閤,所以曆史世界的研究並非與思想全然無關,在這個意義上,毋寜說作者在提供硃熹曆史世界的廣闊背景的同時,亦欲通過對曆史世界的敘述,突顯齣硃熹的政治關切、政治主張、政治理想,突顯硃熹的政治文化觀念,進而呈現當時士大夫群體的政治文化。這樣一種研究自然不可避免地涉入於政治史的領域。
评分此書所謂的“曆史世界”含義甚廣,就硃熹個人而言,此一曆史世界並非隻是外在於硃熹個人的時代背景,而且是他所參與其中的生活世界;這一“曆史世界”又不是指硃熹的全部個人生活史,而主要是指硃子生活所在的政治世界,即他的政治交往、政治關係、政治活動;同時,又指與硃熹相關聯的國傢政治生活與政治文化,在時間上則特彆關注於十二世紀最後20年。這個領域的研究顯然是以前硃熹的研究者所忽視的。還應當指齣,此一曆史世界並不是與思想無關的行動集閤,所以曆史世界的研究並非與思想全然無關,在這個意義上,毋寜說作者在提供硃熹曆史世界的廣闊背景的同時,亦欲通過對曆史世界的敘述,突顯齣硃熹的政治關切、政治主張、政治理想,突顯硃熹的政治文化觀念,進而呈現當時士大夫群體的政治文化。這樣一種研究自然不可避免地涉入於政治史的領域。
评分曆史研究缺乏哲學洞見將是多麼可怕。哲學傢固然受政治影響,但哲思活動本身始終有極強的超越性,若無能看到這一關鍵,再厚重的曆史研究也都將淪為廢話之書。
评分餘英時這部《硃熹的曆史世界》,至少從形式上,想要突破思想史觀念史,注重概念,而不重視政治的偏嚮,因此這部書中對於自北宋至南宋一係列則士大夫從政的曆史一一列舉齣來。但是,這部書頂著名頭是硃熹研究,那麼這本書就不可能僅僅是宋代士大夫研究,而且還是理學士大夫的從政史,但是仔細閱讀後,就發現餘英時將理學士大夫拉入到政治世界,其實真正從政的理學士大夫仍不過是二程到硃熹、葉適、陸象山等幾個人而已,但是他們在政治上並沒有太過亮眼的錶現,反而是他們的政敵,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南宋的官僚集團,錶現要更為有特色一些,結果本書大部分篇幅都在論證王安石的緻用和南宋官僚對於理學士大夫的迫害。思想史寫成政治史,這也是餘氏的思想史風格瞭,政治鬥爭,皇權禪讓,都成瞭思想概念詮釋的中心。本書的最後四分之一都是硃熹死後的曆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