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与道教》内容简介: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儒教与道教》是马克思•韦伯即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后的第二部宗教社会学著作,《儒教与道教》中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论证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与西方的新教相比较,试图去寻找中国在各种条件都好于西方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现代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1864年韦伯出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188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法学;188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于1891年在柏林大学开始教学生涯。尽管韦伯在社会学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但其成果却长期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直到1964年海德堡国际社会学大会的召开,他在社会学上的地位才得到学界的承认,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等。
韦伯的这本书系统庞杂。如果不去细细的梳理,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杨庆堃在导论里面总结的。 韦伯选择用卡尔文主义作为新教教义的范例。 卡尔文写到,上帝是如此令人敬畏地高高在上,他乃是超乎所有人类所能祈求与理解的。在此上帝面前,人类孤零零地站着。 这种人...
评分这本薄薄的不到三百页的册子,花了我三天,因为读严肃书籍如临大敌是必要的,也因为译者译的实在有点硬 这是读马克思韦伯的第一本书,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韦伯擅长思辨与逻辑推演,经常给出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论点,而韦伯对中国历史的一知半解也暴露的很明晰,很多问题他引用的论...
评分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是近代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名字与涂尔干和马克思的名字一起,被奉为社会学的“三大神明”。德国特色的大学制度造就了韦伯的博学多才,使他具有极其宽广的学术涉猎范围。他的思想体现在著作上,他的著作自然也就富含多种学...
评分译本与原著的一点想法 要搞清马克斯·韦伯在这里阐述了什么,必须把这本经典的小册子放在一个大的写作环境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在思考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么思考、以及他是怎么思考的。在读本书之前,单单从书名的角度出发的话,好象整本书是以儒教与道教为中心的,其...
评分韦伯之《儒教与道教》一书,连同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许多人接受了韦伯或者漫画化了的韦伯观念,即只有新教支持资本主义,儒家不利于经济发展。 清算韦伯是儒家在思想学术上得到重估的前提之一。为此,弘道书院联合开放时代杂志...
中国史对韦伯来说只是一个展现分析功底的资料库,就如陈师晚年巨著并非为了考实而实为考虚,令后辈学人明略其章法——用宗教与民族、国家的起源来考察中国史,乍一看卡里斯马等名词套用荒谬,本书实则仍在韦伯认为的阶级划分与经济结构对社会的决定意义之中进行阐释。故而,韦伯在书中提出的诸多问题:农民家庭的具体所指?民间神与儒教教义的关系?似乎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如斯观点实在太为超前。本书的史学价值着实不敢恭维,社会学价值又实在非入门的必备书,感觉个人在火车上摇摇晃晃20余小时,装逼太过了。
评分对于马克斯韦伯对古代中国一些思想制度评价是理性主义的我感到难以理解。而与韦伯认为汉字逻辑性强而表现感情不足的观点正相反,我倒觉得汉字表现力胜于西文。韦伯此书前大半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似乎不太适合社会学科,还是习惯于思辨唯心论。
评分这本书我不知怎么评分……
评分旁观者清,但是有些观点还是不可认同~
评分这个版本只卖十块钱是有道理的T 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