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笔名达岸、西越,专栏作家,《长江商报》评论部主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近百万字,拿过多个奖项,连续多年有杂文入选各种度年杂文选本,被誉为“评论界杀出的一匹黑马”。是腾讯思想博客知名博客,新浪、搜狐、网易知名人文博客博主。 2008年底与愤青在网上争鸣,引起极大关注,撰写的《廖氏愤青教材》广为流传,被媒体称为“中国反愤斗士”。2009年6月,著有《中国谁在不高兴》(合著),PK《中国不高兴》,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回顾愤青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愤青不仅排斥西方先进文明,而且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也是一次次痛快的打砸。愤青破坏的热情往往大于建设的热情,当愤青得势的时候,正是全民疯狂的时候,也正是整个国家民族遭殃的时候。中国愤青为冷战招魂,全球树敌,仇恨文明,主张决裂,会断送现在的大好局面,会把中国推向深渊。对这样的民族主义愤青,我们要坚决说:不!对这样的逆流,我们要坚决狙击!划清界限的时候到了!为愤青群体清理门户的时候到了!打捞中国愤青的时候到了!作者通过对愤青群体的特性和行为,心理和精神,政治和经济,从铁血腔、名人移民海外、抵制家乐福、崇洋媚外与崇中媚内、北京奥运会等进行深度解剖式的分析,揭开愤青的老底,一一点破愤青带给中国未来的危害,从而对愤青做出尖锐的抨击和批评。
最早是在翻阅吴稼祥先生的博客,了解到有本书。由于一直对愤青的矛盾心理(时而反感,时而同情),很希望能够有一本这样的书来系统地解剖愤青,从学理上认知愤青。读过吴稼祥先生的评论,心下大快,所以在网上购书,全文来读。读罢以后,对廖保平先生的理性与认真很是服膺,一...
评分“愤青”像飘在空中的云,你抓不到它,等你抓到它时,它就不再是云,而是水滴。愤青就是极其细小的水滴聚集起来的情绪之云。它的存在靠聚集,会场、广场、战场,尤其是网络,都是它聚集与存在的方式;当年的义和团是战场愤青,一回到乡下,就成了农民;后来的红卫兵是广场愤青...
评分“愤青”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大现象,在互联网络和媒体上,时常能看到他们“慷慨激昂”的陈辞。如果遇上中国与他国产生了政治及贸易摩擦,更是会激起无数“爱国青年”的义愤填膺。然而,其言行却往往带有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和情感偏见,并且容不得反对意见,动辄将不与自己一条...
评分捞不起的中国愤情 洪巧俊(知名时评人) 胃病又犯了,就想起休工龄假,于是就有了在家静静看书的机会。这几天看了廖保平先生的《打捞中国愤情》,是一位著名作家推荐给我看的,他说看了这本“捞愤”,你会对中国愤青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其实,我对中国愤青是...
评分最早是在翻阅吴稼祥先生的博客,了解到有本书。由于一直对愤青的矛盾心理(时而反感,时而同情),很希望能够有一本这样的书来系统地解剖愤青,从学理上认知愤青。读过吴稼祥先生的评论,心下大快,所以在网上购书,全文来读。读罢以后,对廖保平先生的理性与认真很是服膺,一...
事物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任其自生自灭也是一种办法。尽管廖先生把愤青的界限划分的明明白白,但是我还是觉得廖先生有点儿像是五四运动里的年轻小伙儿,高举大旗,振臂疾呼。以一种广义愤青的姿态痛斥那一小波的狭义愤青。
评分始终不敢喷体制和洗脑教育,文字功力和挠痒痒一样。
评分“骂人党”党员可以在网络江湖中用唾沫相互拥抱、相互取暖,但回到生活中就像鱼儿上了岸,可能会更孤独、更寒冷,生活更没有着落,甚至呼吸困难。
评分这娃子我感觉就是一SB
评分始终不敢喷体制和洗脑教育,文字功力和挠痒痒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