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中国图书商报》等学术期刊、报刊发表论文和专栏文章多篇。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和“《南方文坛》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为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这本书刚出来大家只看到宣传的时候,公公就非常推崇,说中国农村现状不容乐观,非常需要社会关注——如果说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就可以被称为主流社会的话。 其实照我的理解,这种推崇还因为公公是农村孩子出身,他的故乡离梁庄不很远,最多是两百公里,这本书...
评分本来只是想草翻一下,可仅是序言就抓住了我,让我得知这又将是一部中国农民调查。 不过,是对我们身边的调查。是我们也心知肚明,看得到听得到,但未真正关注的身边的调查。 很显然,梁鸿在很用心地完成这项事业。感叹。敬佩。
评分家乡,一个让人心灵柔软的地方 文/狄大人 读这本书时,我经常忘记了时间的流动。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在我的身边找到。我不是读者,我是一个聆听者。 真实。 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它的...
评分作者试图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将乡村生活多方面地呈现出来。然而,其言辞之间还是给我造成一种别扭的不舒服的俯视感。我感觉,这本书是对于作者曾经身在其中的环境内的人和事的俯视,其中的叙述、分析、论述、感慨、写景、抒情,部分太过矫情,悲悯得有些做作,分析论述不过是...
评分本来只是想草翻一下,可仅是序言就抓住了我,让我得知这又将是一部中国农民调查。 不过,是对我们身边的调查。是我们也心知肚明,看得到听得到,但未真正关注的身边的调查。 很显然,梁鸿在很用心地完成这项事业。感叹。敬佩。
没劲。作为非虚构类的叙述者来说(对虚构类其实也一样),首要的条件必须是冷静而客观,这种夹杂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怜悯的口气,实在是很让人讨厌。作为“人文学者”而言,看不出有多大见识,虽然加入了大量评论却都是泛泛而谈,浮浅得令人绝望。县委书记那好几十页对政策的解读非常讨厌。虽然我是个女性主义者,但是有时候真对女性写作者的眼界和格局感到失望啊。
评分起码真实,观察力和写作能力一般——仅从技术角度说啊。
评分读完最大的收获是:在城市里看到建筑工,清洁工,大楼保安都会想到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家庭,有着父母和妻儿,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故事。
评分起码真实,观察力和写作能力一般——仅从技术角度说啊。
评分用大段抒情的文字来记述,看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还是更喜欢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平实深入,至于抒情的部分交给读者自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