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
该书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
通过此书,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梁鸿,女,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文艺思潮研究。发表学术访谈著作《巫婆的红筷子》、学术专著《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曾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上海文学》《中国图书商报》等学术期刊、报刊发表论文和专栏文章多篇。获“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和“《南方文坛》2009年度优秀论文奖”。现任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为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这本书刚出来大家只看到宣传的时候,公公就非常推崇,说中国农村现状不容乐观,非常需要社会关注——如果说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就可以被称为主流社会的话。 其实照我的理解,这种推崇还因为公公是农村孩子出身,他的故乡离梁庄不很远,最多是两百公里,这本书...
评分家乡,一个让人心灵柔软的地方 文/狄大人 读这本书时,我经常忘记了时间的流动。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在我的身边找到。我不是读者,我是一个聆听者。 真实。 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它的...
评分早想读这本书,但因有其他的书优先级更高,所以就没有找。前几天去图书馆还书,正好看到,于是借来。 昨晚临睡前看,就放不下手,直到近一点了,感觉不行,迫自己中断,今天早晨读完。 读的时候,情绪复杂,百感交集。 梁庄在河南,我家在山东,两省相邻,方言和习俗都有相...
评分以一个解密者的身份进入故乡 ——读《中国在梁庄》 范典/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和人口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饥荒年代、土地改革、春运大潮……都与作为城市相对应面的农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在梁庄》这本书是作者梁鸿从城市回归农村、从学术体制重投生命本源的一...
评分记得小时候村里面写春联的时候,叔伯们总喜欢写一些4个字的杂联,比如贴在柱子上的是“人口平安”、贴在麦仓上面的是“五谷丰登”、贴在家畜栏上的是“六畜兴旺”、贴在厨房里面的是“小心灯火”。 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杂联的内容也开始不断变化,比如要在拖拉机上贴上“日行...
没劲。作为非虚构类的叙述者来说(对虚构类其实也一样),首要的条件必须是冷静而客观,这种夹杂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怜悯的口气,实在是很让人讨厌。作为“人文学者”而言,看不出有多大见识,虽然加入了大量评论却都是泛泛而谈,浮浅得令人绝望。县委书记那好几十页对政策的解读非常讨厌。虽然我是个女性主义者,但是有时候真对女性写作者的眼界和格局感到失望啊。
评分起码真实,观察力和写作能力一般——仅从技术角度说啊。
评分虽然生于不同的地方,但与作者所见的农村却是相似,以能够记录下现实并传播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有些人不要总要求别人写本书非得能看到问题提出问题还解决问题。
评分深入展现了现代中国乡村的道德、亲情、经济、文化困境,看完后对乡村,以及城市里身边的农民工都要重新打量。作者非社会学科班出身,前半本抒情太多有些拖沓,但女性文学写法也比专业乡土调查多了对个人和事件细致感性的观察。值得一看。
评分无新意,凌乱的叙述,三星尤嫌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