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汉学

国学与汉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桑兵
出品人:
页数:2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0-3-1
价格:CNY 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17492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标签:
  • 学术史
  • 桑兵
  • 海外汉学
  • 思想史
  • 历史
  • 近代
  • 中国近现代史
  • 学术
  • 国学
  • 汉学
  • 传统文化
  • 经典文献
  • 哲学思想
  • 历史研究
  • 中华文化
  • 古代智慧
  • 学术研究
  • 文史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況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专著有《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主编有《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清代稿钞本》等。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节 缘起
第二节 学术史
第三节 方法
第一章 四裔偏向与本土回应
第一节 由域外到本部
第二节 方法与文献
第三节 欧风美雨论高下
第四节 发现与发明
第五节 了解之同情
第二章 欧美汉学界与中国学者
第一节 巴黎学派正统
第二节 西北欧各国
第三节 从沙俄到苏俄
第四节 新大陆的影响
第三章 沟通欧洲汉学的先进——陈季同述论
第一节 “留学”与随使
第二节 折冲樽俎
第三节 私债风波
第四节 保台到革政
第五节 楚材晋用
第四章 伯希和与中国学术界
第一节 敦煌劫宝
第二节 礼尚往来
第三节 文雅的树敌艺术
第四节 盖棺论定
第五章 胡适与国际汉学界
第一节 留学结缘
第二节 贵族与帝师
第三节 来华同好
第四节 欧游识名家
第五节 关怀东亚
第六节 彼岸炎凉
第六章 东亚各国的学术交流——以中国研究为中心   第一节 游历与新兴东洋学
第二节 中日学术交往
第三节 朝鲜与蒙古
第四节 由媒介而通道
第五节 魏建功与金九经
第六节 还期相敬莫相轻
第七章 近代日本留华学生
第一节 留学乎?间谍乎?
第二节 学问的留学生
第三节 学习与生活
第八章 梁启超的国学研究与日本
第一节 肇始与先驱
第二节 “耳痛”的书评
第三节 角逐东方文化事业
征引文献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近代史上有西学东渐的历程,这是大众熟知的历史。但是,任何交往其实都是双向的,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学西渐也曾形成过一股潮流。近代史上的种种屈辱,曾让我们感到痛心和压抑,但在代表精神世界的学术上我们从未有过屈尊和降伏。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从来都让西方痴迷...  

评分

基本是堆资料,而且重复啰嗦的地方很多,读下来只有一两个掌故还记得。一手的法文和英文资料看来作者难以胜任,于是选了很多二手的日文材料,日本汉学的总体成就毋庸置疑,但就这个选题而言,日文资料恰恰有距离。 现在很多所谓的论著都是堆资料,此无异于低层次的史料汇编;...  

评分

基本是堆资料,而且重复啰嗦的地方很多,读下来只有一两个掌故还记得。一手的法文和英文资料看来作者难以胜任,于是选了很多二手的日文材料,日本汉学的总体成就毋庸置疑,但就这个选题而言,日文资料恰恰有距离。 现在很多所谓的论著都是堆资料,此无异于低层次的史料汇编;...  

评分

在近代史上有西学东渐的历程,这是大众熟知的历史。但是,任何交往其实都是双向的,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学西渐也曾形成过一股潮流。近代史上的种种屈辱,曾让我们感到痛心和压抑,但在代表精神世界的学术上我们从未有过屈尊和降伏。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从来都让西方痴迷...  

评分

基本是堆资料,而且重复啰嗦的地方很多,读下来只有一两个掌故还记得。一手的法文和英文资料看来作者难以胜任,于是选了很多二手的日文材料,日本汉学的总体成就毋庸置疑,但就这个选题而言,日文资料恰恰有距离。 现在很多所谓的论著都是堆资料,此无异于低层次的史料汇编;...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熟史家治学法,但不满处有四:第一太大,不论是时间跨度还是话题,各章节已均可独立成一厚书,而塞在一书中舍深度取广度,且深陷近代不能自拔,乃至当代美国大学对胡适冯友兰著作取舍竟以一”据说“为据;第二太散,章节之间跳跃大,时而以国别为界限、时而针对单人论述,各种话题和细枝末节繁多,年代变来变去,框架模糊不清;第三太乱,全部用时间编排一铺到底,学人、论点随时蹦出又随时消失,人物互相之间关系、学术论争到底形成何种体系则不清楚;第四太偏,欧美学人之评价和成果多借中文文献论证,名为中西交往,实不如命名为中国学人对西方汉学之评价和接受。总而言之带出好课题,但需以更好方法重新整理和深入挖掘。若要做大,则当多多参考欧美汉学文献,形成中西学术交往录;若要做精,则可研究某些学人或流派在中西之间激荡传承。

评分

一个宏大的题目,在详尽的史料基础上依旧显得有些寡漏。

评分

一般。

评分

一般。

评分

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