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美学 海外中国研究 海外汉学 艺术 汉学 文学 学术 中国古典文学
发表于2025-02-22
中国美学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采用解构主义的修辞阅读方法,重构了中国儒家注释对于《诗经》诗歌的注释方式,将其视为一种“讽寓性”的古典美学模式。又以同样的修辞阅读法,重新解读了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哲学问题的争论和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哲学论述,并将这两者与儒家注经者并置,把他们的工作视为可资比较的、以美学模式建构中国历史的创造。
作者用一个思想构造释放了中国诗经解释学的意义:对“讽寓”性注释的可信度的怀疑恰恰意味着假定字面原意的存在及其与比喻义的断裂,而这本身恰正是一种“讽寓”式阅读。而苏源熙征引莱布尼兹针对龙华民对利玛窦翻译方式的批评“中国哲学术语不能传达天主教神学维度”的批评某种意义上正与之同构:中国哲学语言没有表达上帝“是什么”,而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这恰恰说明中国语言仍可传递上帝的神性。这一解构释放出的诗经解释传统的能量巨大:解释因之成为重新依据诗歌建构的历史。
评分已经是第四次想要攻克这本书了。这一回读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底气说这本书并不是本身难懂,可能也不是翻译不好,而是汉语至今缺乏对于修辞学和语言学的固定的翻译套路。建议直接看英文。一些英文单字中不言而喻的复杂性与互文性,翻译成汉语时就被淹没了。最最基本的例子:cultural和culture两个词的区别,事关“文化”究竟是作为一种性质与现象来言说,还是作为一种实在来言说;而在被翻译的时候,cultural几乎从来不译作“文化的”:“文化批评”、“文化范畴”、“文化等等”。
评分不知所云~~~~
评分看这本书时候生不如死
评分很重要的一本书,对于了解《诗经》、汉学传统,及宇文所安内在思路都有重要价值。苏源熙认为,对中国文学的“非虚构”界定,其实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诗学,其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和论证中西文化及文学的“根本差异性”,因而研究者“通常给出的解释仅仅是重新命名差异性,或挑出一种差异作为普遍差异的成因:例如,先验的神学(余宝林、宇文所安及浦安迪所认为的西方诗学模式),‘抽象的或精神的对象’……一种阐述哲学问题的‘一与多’的范式,动词‘to be’,俄狄浦斯情节,或者诗歌隐喻” ,而这些解释则往往追溯到中西哲学范式的差异,试图在文化本体论层面获得理论支持。
k55agqatatatdtdtdddtdtdddt666d66apaaaapatjtm 6jtja
评分k55agqatatatdtdtdddtdtdddt666d66apaaaapatjtm 6jtja
评分读起来每一个字都是痛苦的,因为语言的隔膜,毕竟原文是英文,而且是比较文学的专著。如果不是看到他有关于诗经的论述,我是绝对不敢读的。好在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些问题的另一种解释。当然,翻译起来是困难的,(在对原意的把握上,特别是在一个注释中对诗旨的把握上。)然...
评分读起来每一个字都是痛苦的,因为语言的隔膜,毕竟原文是英文,而且是比较文学的专著。如果不是看到他有关于诗经的论述,我是绝对不敢读的。好在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些问题的另一种解释。当然,翻译起来是困难的,(在对原意的把握上,特别是在一个注释中对诗旨的把握上。)然...
评分读起来每一个字都是痛苦的,因为语言的隔膜,毕竟原文是英文,而且是比较文学的专著。如果不是看到他有关于诗经的论述,我是绝对不敢读的。好在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对某些问题的另一种解释。当然,翻译起来是困难的,(在对原意的把握上,特别是在一个注释中对诗旨的把握上。)然...
中国美学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