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出品人:
页数:244
译者:李文俊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3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50306
丛书系列:福克纳文集
图书标签:
  • 威廉·福克纳
  • 美国文学
  • 小说
  • 美国
  • 福克纳
  • 意识流
  • 外国文学
  • 诺贝尔文学奖
  • 文学
  • 小说
  • 经典
  • 哲学
  • 人性
  • 死亡
  • 叙事
  • 日本
  • 抒情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及“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整整十天的行程灾难重重:先是大水差点把棺材冲走,后来拉车的骡子被淹死,大火几乎把遗体焚化。结果长子失去了一条腿,老二发了疯,三子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打胎不成,反被药房伙计奸污,小儿子也没得到想望的小火车,而本德伦却装上了假牙并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小说完全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的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是作者运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杰作。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人物表
达尔
科拉
达尔
朱厄乐
达尔
科拉
杜威·德乐
塔尔
安斯
达尔
皮保迪
达尔
瓦达曼
杜威·德乐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安斯
达尔
安斯
萨姆森
杜威·德乐
塔尔
达尔
塔尔
达尔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科拉
艾迪
惠特菲尔德
达尔
阿姆斯蒂
瓦达曼
莫斯利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瓦达曼
达尔
卡什
皮迪保
麦高恩
瓦达曼
达尔
杜威·德乐
卡什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弥留之际》的寓言和象征性不必赘言,人们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以及与《圣经》的密切联系。 在重读过程中,我注意到第十一章,即医生皮保迪的独白一章中对本德仑一家的住处描写(P36~37)。通过皮保迪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本德仑一家居住在绝壁之...  

评分

我的父亲告诉我,人活在这个世上的理由就是为长久的死亡做准备。 生命因为死亡而真实,因为真实而孤独。因为孤单也才有百转千回的凄恻、悲怆。 与科拉之类相比,或若艾迪才是活在真实的生命当中。 语言,被赋予的意义。意义背后是极大极深的黑暗空洞。空洞尽出是难以抑制、无法...  

评分

如果说《喧哗与骚动》里福克纳仍然在试图深挖并呈现意识的流动性、依靠抽象的概念的纵深的话,那么在这里,意识流如同探针又如同探照灯——在保持了文学性的美感和意识直接的流动的同时,福克纳更多地揭示了一种形象——一个常人在观看世界时会瞬时产生的形象、所感和修辞。那...  

评分

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是我操,他行事的方式也未免太奇特了……”

评分

“……可是我操,他行事的方式也未免太奇特了……”

评分

呈现的语义学意义上的二项对立,体现了角色分配和功能分配的主体性,对死的序列的有向运作蕴涵了伦理道德评判和意识形态倾向。各功能间的关系性质可纳入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形式,如喜剧悲剧,存在非存在,现实幻觉,清醒疯狂,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存与死亡的对立,结构意义复杂,对话性质和戏谑反讽的风格,辅助者和反对者两种力量之间的争斗,反映两种矛盾的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提供的现存秩序是一种苦境,在显得紧张的生存状态下,本德仑一家人人都有些被异化,个个性情古怪行为诡秘。整个故事既是的意识形态结构对本德仑家为代表的一方社会利益进行的合理化安排,也是叙事主体尝试对动机不明的态度,观念,感觉等做出符合逻辑或者伦理的解释的一种程序和过程。

评分

光看书名以为是本自传,没想到却是部冷峻审视人性之恶的檄文。译者提请读者将此作品视为一则寓言,阅读过程中频繁转换的第一人称则似是一个个分镜头剧本,拼接起一幅蒙太奇诗歌。一家七口隐隐凑足七宗罪之数,然而历经了种种困境与磨难后,他们日后的结局竟仍然是无一幸免的绝望。幸福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副假牙、一只棺材、一个工具包、一匹马、一套玩具火车、还有一次堕胎。父亲似乎用抢夺女儿用来堕胎的钱换来了新生,不过故事后续发展的留白显然不会给他一个善终。受难是主题,而最无奈的却是冷漠相处的一家人不得不继续相互忍受彼此,撑着这架摇摇欲坠的老车捱到最终的审判日。

评分

福克纳写这本书的时候33岁. 春上村树成为作家的年龄是33岁,跑马拉松的时候也是33岁, 我主耶稣基督殉难也是33岁.33岁你想过要做些什么伟大的事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