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他以实地采集的信息和材料,通过社会研究的手法,肯定了日本拥有诸多社会模式方面的成功范例,对发展速度正在减缓的美国是一面可鉴之镜。
★《日本第一》出版后迅速成为西方学界日 本学中最畅销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新加坡政府甚至把它列为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必读书。
★为《日本第一》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
★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 ,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
★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晓虹博士等鼎力推荐。
傅高义(Ezra F. Vogel),生于1930年,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大赏获得者。
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重振旗鼓》、《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和《日本新中产阶级》等。
曾在视频中看到这么一段话:我们要抵制日货,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而是在各行各业都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他们清廉,我们的街道比他们干净,我们的桥也比他们的结实,还有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希望,更有未来。我相信傅高义(英文名为埃兹拉·沃格尔)教授在1979年写这...
评分作者谈“日本第一”并不是说日本是世界最大经济体或将变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而是作者观察到,“这个国家固然资源贫乏,但在处理一个后工业化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上,却是出类拔萃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傅高义认为在世界上“日本是名列第一”。 这本距离最初出版已有四十年...
评分 评分这本书,首先肯定的是,观察日本社会很仔细,很详尽;问题也有,就是冗余的主观想象过多了; 对于非常冗长的主观观察报告,归纳抽象出以下几个本书关键要点。 第一,就是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共同体社会;最基层的自组织共同体,并不断向上i自组织,层层对话沟通。这一日...
1)神奇的官政分离。2)社会运作靠关系,大量的社会关系。3)企业贫富差距小,活动多,以人为本,有人情味,稳定。各方面细节还是很丰富的。
评分一口气读完,学日语那么多年,觉得靠谱,有启发
评分个人感觉谈到的东西有些过时,不过作为了解尚可,看着有种《菊与刀》的感觉,深度上仍有差距。日本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精英领导;信息的研究与搜集无与伦比,决定问题依靠共识;企业采取终身雇佣制与论资排辈制;教育采取精英教育;福利依靠公司;公众法律意识更强。
评分与其说这是一本写日本的书,不如说是一本与美国在教育、企业管理、政府福利上做比较的文字。与其说作为美籍人的作者在书中道出日本的种种好是崇洋媚外,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中国人总喜欢拿民族仇恨的历史来发出抵制日货的呐喊,最终不过让外人看来只是起不到作用的口号。历史不该忘也不能忘,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在经济、科技、教育、国家福利上超过日本才是真正的胜利。
评分真的不太行……感觉像在搞舆论研究,完全没看出来哪儿“深入生活了三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