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将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追溯到在这种认识之上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以及为了遵守这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关于人与人之间、个人—共同体—社会—国家四者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这 一宏观认识的基础上,作者梳理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
洞穿多民族统一国家构造的深层历史,
追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演变
九州四海、内服外服、华夏四夷,探寻“多重型天下”的思想起源
羁縻州府、藩部体制、改土归流,把脉“多元型帝国”的利弊得失
新疆建省、五族共和、民族自治,理解民族国家建设的困境与成就
王柯此书清晰梳理了中国统一多族群国家的历史脉络,指出了“天下”观和“夷夏之辨”的文化内涵,分析了历朝“因俗而治”多元化行政体制的利弊,认为清王朝在新疆实行的“分治”政策是近代民族问题的直接成因。此书对我们认识今天的民族关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迪。
——马戎
这本著作自2001年问世至今已近20年﹐它仍吸引众多读者而再版,自然由于论述精辟,也因其主题仍与读者所处现实密切相关。对中国及海外华人读者而言,这现实便是今日的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本书完整而连贯地说明由夏商周三代到当代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非常值得一读及深切关注。
——王明珂
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重治理的帝国,王柯教授的这本书,对中国多元一体的国家特性有非常全面和清晰的展示,他启示我们,即使在民族国家的今天,古代的帝国传统也并非完全过时。
——许纪霖
“何谓中国”,是近年来大热的话题。“中国”概念在古代是文明的意涵,近代转为国家的意涵,这是古今之变的转换。古代的文明意涵下,在长城南北分属两个政权或同属一个政权的不同时代中,还有农牧之变的转换。这双重转换,关键而又复杂,但在讨论问题时又常不自觉地为人忽略。王柯老师的这本书,对于厘清相关的问题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展
王柯
1956年生,东京大学学术博士学位,2001年起为神户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民族与宗教问题、中日关系等。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演变 ——读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一、作者其人 王柯,1956年生,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民族学专业硕...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探讨“中华王朝”的书。 因为关注新疆和西藏的问题才关注到这本书,西藏、新疆和内蒙古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民族独立的思想和运动,跟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的后遗症不无关系,创伤还未能平复,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不可能忍受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这是现状。 王...
评分这是一本探讨“中华王朝”的书。 因为关注新疆和西藏的问题才关注到这本书,西藏、新疆和内蒙古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民族独立的思想和运动,跟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的后遗症不无关系,创伤还未能平复,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不可能忍受任何形式的民族分裂,这是现状。 王...
评分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设的演变 ——读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一、作者其人 王柯,1956年生,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民族学专业硕...
能出就功德无量
评分新疆那部分不错
评分王柯也算是温中吧,结果还不是被消失两礼拜,惨
评分算是对二元体制及新清史观点的总结,五至七章略有收获,前半部基本是天下观华夷之辨等老生常谈的东西,当然作者改换切入点为多民族国家的构造的缘起发展及其演变,比较新鲜的观点是,征服王朝出现后所形成的多元性帝国构造,尤其以清朝对于西北地区的藩部政策作为讨论核心,相比于南方边疆地区延续明朝以来的内地化与汉化趋势,清朝通过藩部制度将蒙古、西藏和新疆变成与以满人为盟主的政治同盟,其目的在于牵制汉地,此政策阻碍了这些地区形成中国人和对中国国家认同的意识,埋下了近代民族问题的伏笔。本以为接下来的论题会重点讨论这个,但作者却只是论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观和zg民族政策从自决到自治的演变,略失望。
评分两句话概括王柯的思想,汉化大法好!但是清朝、孙中山、你党我都看不顺眼……那么我真的不知道王柯先生看谁顺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