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可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后者亦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反复出现的言行构成历史中最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本文以西汉为例,具体到每个皇帝统治考察围绕此关系产生的建立、维持、废止与重构的过程,解释了此关系长存的背景与动因、来源与根基,以及此关系所激发的君臣言行如何引领西汉历史。文中力图围绕日常互动中呈现的君臣关系,重返历史现场,捕捉当时人的不同感觉,重新梳理西汉历史。尝试从“关系过程”与“关系的关系”两个角度增加一种认识中国历史的新思路,为超越史学中碎片化的实证研究与抽象的结构分析及两者间的疏离与对立提供一种可能的出路。这是一项参照社会学、人类学展开的具体历史研究。
侯旭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文书类简牍,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出版论著数部,论文六十余篇。
侯旭东老师中信书店谈此书的直播视频如下[https://douc.cc/20i6s3] 《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以西汉为例,将中国古代帝国持续存在的君臣关系细分为礼仪型与信-任型两类,认为后者是历史中“结构性的存在”,围绕它产生的言行是历史中极为活跃与能动的力量。本...
评分2018.4.1 此书是基于读《汉书·佞幸传》形成基本认识展开的考察。问题属于中央王朝皇权层面。若置于从西周至西汉千年尺度的国制重大变革脉络下,全书主干话题可以理解为是尝试解释从“封国组合型贵族制国家”向“皇廷中枢集权帝国”转变前期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的一些现象。西周...
评分 评分作者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派别,大部分的名家批评了一通,这里问题,那里偏颇,我就感觉不妙,作者真有什么绝世高论么? 抱着试试的心理继续读下去,越读越失望。作者是典型的先立论,宠信关系,再把这个论点分成几个方面,找来沾边的史料来说明阐述。首先这个做法不对,应该先有历...
虽然难得,稍嫌理念胜于写作。相比较而言,感觉还是阎老师的写作历史学和社会学结合得更好,写作既有清晰的理论化脉络,同时也能呈现历史的复杂性。
评分信任型/仪礼型的提法很好用,下一步准备在微信朋友圈分一下信任型好友和仪礼型好友。
评分细微处见真知,建立于富足的中外学术史基础,外加详细疏密的简帛材料疏离提炼能力,另外还要有对于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能把握知识考古学的前沿位置,并且找到恰好能让自己得心应手的领域,侯老师的出口就在这里。
评分五天前拿到,是為記。
评分五天前拿到,是為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