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刘勃继《战国歧途》后的新作,依然关注古老中国的青春时代。
春秋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分封制难以为继,新的集权制度亦未建立。
春秋是承前启后的时代。齐桓晋文称雄称霸,狐偃管仲封侯拜相,孔子老子更是影响深远。乱世丛林,英雄伟人辈出。
一部春秋史,奠定了整部中国史的基础。
面对令人望而生畏的杂多人物和纷繁事件,作者刘勃抽丝剥茧,比勘真假莫辨的史籍记载,吸收新近的考古资料,以诙谐轻松的语言,化芜杂晦涩为起伏跌宕,勾画出一幅春秋时代诸国兴亡变幻的画卷,也留下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重现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挣扎和奋斗。
与之前出版的《读罢春秋不成歌》截然不同,刘勃试图搭建新架构,再写春秋史。从地缘关系视角分析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是本书写作的一大特色。
内忧外患中,周天子为何突围失败?齐、晋、秦、楚,大国雄主如何博弈?世家贵族,为何在春秋时代渐入黄昏?这些看似是古代中国的独有问题,实际也是现代世界面临的特有挑战。春秋史的激荡,依然能给予我们诸多灵感和想象。
刘勃,七零后历史作家,编剧。著有《小话西游》《战国歧途》《传奇中的大唐》等书,音频节目《刘勃煮酒论<史记>》在蜻蜓FM连播,曾担任纪录片《生活在古代》的文学主笔。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一本读书笔记,串联起《左传》《公羊》《国语》《史记》,勾勒出春秋的大体模样。虽然一些细节仍待考究,但瑕不掩瑜,确是一本好书。在通俗历史读物漫天的当下,引用翔实、字字有据的书本太稀有了。 春秋可以说是中国有相对详细史料的第一个时期,是当...
评分《战国歧途》珠玉在前,此书就稍逊一筹了。然而还是一本好书,在第一次阅读时我全无收获,责任在我,可能是因为不够专注,也可能是没有对应的感受,此次重读,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有道理的,单纯的阅读与旅行都难入其门,更广的视野能带来更多的感触。那种融会贯通的洞悉...
评分【封建】 国的本意,就是武装堡垒,外面这方框是城墙,口是人脑袋,一提是人手,手里拿着戈,非常形象的一个武装堡垒。 周人是有搞农业的传统的,他们甚至相信自己的始祖稷是农业的创始人。所以,国,也就是城堡的周围是农田,农田的边界种上树,表示我们的国境线也就在这里...
评分“读《左传》,翻过三百年历史,二千多人物,礼乐与血泊中看见的,是失败者的春秋。”刘勃对时下流行的将历史讲成阴谋与算计的做法敬而远之,不愿兜售成功学,以致于将自己解读春秋的文字命名为《失败者的春秋》——不过,出版商出于种种考虑,后来将其更名为《读罢春秋不成歌...
评分这本书是作者在他的课堂讲稿基础上整理的,语言偏口语化,更为灵活和风趣。内容偏简单,很多属于常识,有些例子甚至耳熟能详。不过作者的分析和观点颇为可观。 春秋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尾声,官僚政治的肇始,算是一个过渡时期。这时,周天子权威衰落,诸侯国各自为政。虽说出现了...
通俗幽默,但内容和长河飞舟的《历史是造物主写的小说》比还是差很多的
评分古老中国的青春史。刘勃新作,《战国歧途》姊妹篇。新鲜上市,来买呀。
评分三千年过去,地球人用上了电,喝上了自来水,打起了无线电话,但是地球人就还是一样的地球人
评分不如《战国歧途》读得开心,审美疲劳吧。读完书,感觉,春秋、战国……现在,好像是越来越不文明了
评分好看是好看的但也有不……也不是说不好,就是不理解之处吧。整本书其实描绘了一个“紧身衣”将除未除的时代生态,有一些很可贵的东西,比如钟鸣鼎食与茹毛饮血之间那一点距离(现代的“政治正确”可否作同一解呢),有很微妙的东西,比如崔杼杀史官与栾书弑君,还有更多是无差别的东西。但我觉得不理解的是,“国将兴,听于民”,民在哪里?是p172的“屁民”,p195的“主流收视人群”(这段写得尤其不考虑复杂的现实变量,非常武断),p269的“老百姓吃这一套”吗?甚至p131论文人“女人/文人的理想境界”?这些究竟是哀之(写齐桓公与贵族黄昏两段,比之今世,自由心证吧),抑或过于粗暴的戏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