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下鄉

禮儀下鄉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劉永華
出品人:
頁數:373
译者:
出版時間:2019-7-1
價格:CNY 6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5902
叢書系列:名山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人類學
  • 社會史
  • 明清史
  • 曆史
  • 人類學
  • 劉永華
  • 華南學派
  • 明史
  • 禮儀
  • 下鄉
  • 文化
  • 傳承
  • 社會
  • 規範
  • 基層
  • 教育
  • 風俗
  • 習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共十章,以閩西四保村落群為個案,在廣泛搜集和深入解讀實錄、政書、方誌、族譜、儀式文獻等史料的基礎上,結閤曆史學、人類學與宗教學研究方法,側重從禮生及其禮儀、宗族與祭祖儀式、鄉約組織、神廟與神明祭祀等方麵,探討明初以降儒教禮儀步入鄉民生活的曆史進程及其對鄉村社會的影響。

著者簡介

劉永華,麥吉爾大學博士,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主要從事明代以降社會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研究,尤其緻力於明清鄉村禮儀、鄉民生活世界、跨地域流動、文本流通與讀寫能力、時空範疇等問題的探討。齣版專著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2013)、評論集《時間與主義》(2018),擔任“曆史—人類學譯叢”共同執行主編,並主編、翻譯論著多種。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儒傢禮儀與明清國傢和社會
庶民、儒傢禮儀與新儒傢  8
儒傢禮儀的挪用  15
四保禮儀的社會史研究  20
本書基本框架  26
主要史料  29
第二章 汀州和四保:在政治邊緣營造文化中心
汀州:盜匪、族群與國傢  31
四保:從邊緣營造核心  38
第三章 誰是禮生?
禮生概觀  51
禮生與四保社會  71
第四章 禮生及其禮儀
禮生與四保禮儀  82
祭文本  101
第五章 宗族社會的形成
馬屋馬氏宗族  124
霧閣鄒氏宗族  140
嚴屋嚴氏宗族  147
第六章 儀式、係譜與土地
祭祖儀式  156
祖先、係譜與宗族建構  164
土地、宗族與地方精英  175
宗族建構的限度  190
第七章 鄉約、鄉村儀式與地域社會
明清鄉約概觀  200
明清四保的鄉約  204
上保的村落與繼嗣群  213
上保約的興起  216
上保約與地域社會  227
第八章 土神與社公
鄒公:神明與祖先  238
社與厲的轉型  251
第九章 寺廟進村
寺廟修建與村落認同  273
寺廟、商人與商業  279
跨村落聯盟與神明會社  293
第十章 結論  305
附錄一 明清汀州進士統計錶  316
附錄二 四保村落與姓氏一覽錶  317
附錄三 汀州禮生及其禮儀  319
附錄四 五十種四保祭文本的內容(一):基本事實  322
附錄五 五十種四保祭文本的內容(二):內容分類  326
附錄六 宗祠祀典  328
附錄七 上保約禁約五種  331
附錄八 三種四保祭文本中的神明與祭文  334
附錄九 四保盆地寺廟與神明一覽錶  336
參考文獻  34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编者按】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经...

評分

【编者按】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经...

評分

【编者按】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经...

評分

【编者按】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经...

評分

【编者按】古人常说“礼不下庶人”,但中唐以后社会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化,上层社会的态度有所松动,开始为庶民制礼。如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司仪的身影。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礼仪是怎样进入绝大多数民众生活的场所——乡村的?礼生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经...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確實有吹捧過度之嫌。 我不否認作者為瞭這個主題耗費瞭十多年的心血,但這並不一定能換來等價的勞動成果;我不否認作者做瞭大量細緻、深入而獨特的工作,而且將西方東方的學術思維“左右互搏”,但這種做法是否完全科學,近年來已有討論;我不否認華南地區儒傢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香火旺盛、民風熱烈,我也不否認儒傢禮儀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儒傢發展史肯定不是一部社會發展史,四保地區的“禮儀下鄉”,充其量隻是個案,對於地大物博的傳統中國而言,似乎也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這裡,不妨提兩個問題:為什麼今天,類似“禮儀下鄉”的現象幾乎已經消亡殆盡?傳統儒傢文化為什麼風骨不再,轉而讓佛教、基督教等佔瞭上風?

评分

從民間文獻入手,能做齣這麼有深度的個案,真的太太太強瞭!作者對相關學術史、概念的瞭解和使用,都非常人所能及。提齣的很多話題都很有意思:“村廟”在前人那裏可能的確被處理得太理所當然瞭;“神明的私有化”是民間信仰常見現象,鄒公的案例卻和禮儀下鄉的過程聯係在瞭一起;“文化閤成”很妙。不過感覺作者對傳說材料處理得有點武斷,畢竟傳說的記錄史不能等同於生命史嘛,但依舊是瑕不掩瑜啊!

评分

要素過多,很多地方一知半解,一時不知道怎麼總結。本書在神明信仰演進過程、鄉約研究(上保約)上均有所突破,以禮生和祭文本為綫索,展示瞭禮儀下鄉所造成的多種復雜嚮度,再次強調瞭研究眼光不可單一地從上至下。四保地區相對於福建、颱灣的特殊性,似乎再次強調瞭地域之間極大的差異性,這也使早些年在論及區域研究時常說的是否具有典型性的問題喪失價值。

评分

按需。

评分

按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