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从哪里来

正义从哪里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熊逸
出品人:读行者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9226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熊逸
  • 哲学
  • 思辨性强
  • 哲学读物
  • 博学
  • 思辨
  • 伦理学
  • 经典
  • 正义
  • 法治
  • 伦理
  • 社会公平
  • 法律制度
  • 人性
  • 道德
  • 权力监督
  • 公民权利
  • 制度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版本: 第1版, 平装,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简介

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

熊逸是一个笔名,只有极少的人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

他坚持用这个笔名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用学贯中西的现代视角反观中国人的文化祖国。他把这个笔名看作自己宝贵的生命财产。

已出版作品:《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王阳明:一切心法》《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孟子趣说》等。

在“得到”APP开设有文化专栏“熊逸书院”,主讲中西文化经典,富有思想内涵与知识含量,深受听众欢迎。

目录信息

序言 001
似是而非种种
第一章 要幸福还是要公正? 001
人们如此渴求着正义,而所谓正义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并且总是混沌的、模糊的,屡屡经不起合乎逻辑的追问;任何建立一整套清晰的理论体系的企图都将是徒劳的,至多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机良好的呼吁罢了。
第二章 何谓正义,是具体的目标还是抽象的准则? 015
从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到现当代西方世界里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的喋喋不休,对正义的困惑就像圣奥古斯丁对时间的困惑:“如果没人问我,我是明白的;如果我想给问我的人解释,那么我就不明白了。”
第三章 高贵的谎言 021
卢梭创立“天赋人权”(natural rights)的观念,成为法国《人权宣言》、美国宪法等西方社会纲领性文件的思想奠基,对人类福祉的增进不可不谓居功至伟,但就这一概念本身来说,仍不过是一个“高贵的谎言”,谁也证明不出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便诉诸神学也很难自圆其说。
第四章 作为社群主义者的上帝 043
所多玛城里可能存在的寥寥可数的义人该不该为同城恶人们的罪行负责呢?或者,那些恶人该不该因为义人的存在而受到宽恕?全能的上帝当然有能力实施精确打击,所以他的一体看待的做法一定是有道理的。
第五章 从奥米拉斯的孩子到巴厘岛的王妃 063
许多人吃肉,不觉得这有什么不道德的。即便是宣扬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佛教徒,也只会说吃肉是你在造恶业,会使你在轮回之中饱尝恶果——这关乎你的切身利益,但无关于你的道德。而诺齐克为我们设想过这样一种境况:有某些比我们高级得多的外星人(譬如他们和我们的差别至少不小于我们和牛的差别),为了自身利益准备杀掉我们,这是否也不存在道德问题?
第六章 自由意志的两难 119
康德在纯粹理性上悬置了自由意志,但为了捍卫道德,在实践理性上不得不预设了自由意志以作为道德的前提。是的,自由意志问题在学理上确实可以悬置,但很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道德和法律却不可能有哪怕一分钟 的闲置。那么可想而知的问题是,我们不再可以对善与恶的责任人理直气壮地加以表彰或谴责,法律判决更会失去扎实的正义根据。
第七章 原罪的两难 141
在信仰的表达上,风雨晦暝、生老病死愈是无法把握,生活的不可控感也就愈强,祭祀和崇拜也就愈是程式化。而一旦生活的可控感变强了,祭祀和崇拜的程式化自然就会放松。所以,对于那些希望以宗教信仰来维护社会公平的主张者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悖论。宗教信仰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但难以追求社会公平。
第八章 康德的失误 157
事实上,任何一种经过理性的审慎权衡而得到履行的责任,都是一种偏好,一种“情感上的”偏好,因而也都是逐利的——换句话说,是追求幸福的,而道德价值与幸福无关的说法是不可能成立的。康德的谬误就在于把道德问题当作了理性问题,而道德是本该属于情感范畴的。
第九章 正义的两个来源:强者的利益与人性的同情 189
然而在强弱悬殊的关系当中,强者对弱者的“绝对腐败”在强者看来往往并不是恶,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譬如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般卓然的智者看来,有些人天生就该是做奴隶的,他们和家畜只有极其微小的区别。
第十章 人的真实与必然的处境: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227
我们这里所考察的所谓“天赋人权”的种种内涵——独立、自由、平等——都不是人类天然具有的,反而是不独立、不自由、不平等的层级秩序才真的称得上“天赋”。
第十一章 伟大的嫉妒心 253
“平等”的出处一点都不高贵,似乎完全体现不出人作为人的道德尊严,所以霍尔姆斯才说“我一点也不敬重追求平等的热情,在我看来,它似乎只是将妒忌理想化而已”。
参考资料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序言   似是而非种种   一   [因果]《吕氏春秋·审己》有这样一则故事:越王授有一个叫豫的弟弟,还有四个儿子。豫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一心想把哥哥的四个儿子全部除掉,以便自己继承王位。于是他进献谗言,唆使越王杀掉了三位王子。但阴谋至此遇到了阻力,因为这般狂悖...

评分

评分

别人推荐的时候就告诉我。 有的书你走进去出不来,有的你怎么使劲也进不去,而这是一本进得去也出的轻巧的书。 看完后,觉得作者的风格很严谨,而且有目的性,从道理从学术而言,例子都经得起推敲,敢直言,这样能把事说透。 不过,退一步而言,这些都只是基本素质。 真正打动...  

评分

熊逸在《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一书的自序里提到了本书。《正义从哪里来》最初打算是作为《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的序言,最后越写越多,最终单独成书。本书一开始以及在香港出版时的书名都叫《谋杀正义》,2012年在大陆出版时改名为《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2015...  

评分

书讲的比较琐碎凌乱,像意识流一样,看到后面忘了前面,以至你总会莫名其妙,怎么聊到这里了?所以我不得不一边看一边总结每一阶段都说了什么。我推测好熊其实不是系统的来写这本书的,而是把平时读书的随想记录下来,最后记录的多了,汇编成书。因为其中太多经典的句子了。即...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结论是正义乃博弈来的,那基本可以算是进化来的,不过人群内部动力演化应该也是极复杂重要的决定因素。

评分

从来没有完美的理论,只有基于物质世界的人类自身本性是永恒的。所有抽象性社会概念永远无法获得具足明确的定义与外延,而我们关于正义、公平、平等、幸福等问题的探讨也将永无休止。人性本身无所谓卑劣与崇高,我们只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义和区分他们罢了,不会有拥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原则和学说,例外永存,因为我们的人性就是在矛盾中安然地存在着,现实生活存在于复杂和模糊而非相反,所有形而上终究要被形而下检验,不是么?我们最好能做的,不是寻求无望的终极,而是持着开放的心态接受自己与外界的疑惑,在疑惑中拓展着自身智识与经验的疆界。

评分

这不止是一部哲学作品,它以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如雅典哲人的精彩辩论、巴厘岛的殉葬风俗、《左传》故事、古希腊悲剧、文学名著、武侠侦探文学、人类学案例等等,是一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

评分

第197页引用荀子的话,注释写错了,实际应为《荀子·礼论》。

评分

这不止是一部哲学作品,它以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如雅典哲人的精彩辩论、巴厘岛的殉葬风俗、《左传》故事、古希腊悲剧、文学名著、武侠侦探文学、人类学案例等等,是一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