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
在《悲剧的诞生》出版后不久,尼采研究的重心从希腊艺术转向了希腊哲学。他将目光锁定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即前柏拉图时期。
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种真正能够统率和指导人生的文化。尼采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尝试复原前柏拉图哲学家的群像,带我们走近和重获那些伟大的人。本书和《悲剧的诞生》一起,向我们展示了尼采哲学思想的希腊渊源。
★ 尼采致敬古希腊哲学大师的天才之作。
希腊哲学和希腊悲剧,是希腊文明的一体两面,共同铸就希腊文明的辉煌。然而长久以来,前苏格拉底哲学也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尼采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甚至无畏地涉猎数学、力学、化学原子理论等学科,最终依靠流传下来的残篇断简,重建了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史。在他看来,哲学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体系,而是哲学家的个性——他们真正地活过,触及了人生的本质,体现了人性的伟大,足以启迪全人类。
★ 其他民族出圣徒,希腊出哲人。要领略原汁原味的哲学,就必须回到柏拉图以前。
要知道哲学是什么,哲学应该是什么,最好的办法是看一看希腊人的榜样。希腊人是典型的哲学民族。他们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博学从事哲学,凭借对生命的关切,凭借一种理想上的生命需要,约束了他们的原本贪得无厌的求知欲,从而创造了典型的哲学头脑。他们以行动表明,哲学按其实质不是知识,而是生活方式。——周国平
★ 精彩复原古希腊哲学家群像,重获和再造那些伟大的天性、伟大的人。
在尼采笔下,古希腊大师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这样一个惊人理想化的哲学群体徐徐走来,带我们重新认识宇宙,重新思考生存究竟有何价值。他们孤独而卓绝,如同希腊悲剧中的英雄,其伟大在于,每一个人都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创性,体现了哲学上的一种原型,尼采称之为“纯粹的典型”。
★ 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读懂原著。
著名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是国内研究尼采的权威学者,译文准确、优美、流畅,再现尼采的诗意和激情。两万字长篇导读,详解原著主要观点和创作背景,带读者走近尼采,了解原著背后的故事。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
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灵魂只能独行》《爱与孤独》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希腊、包括后来的德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家的国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哲学以及哲学家在这两个国家你是被看做常态存在的,而在其他的民族,哲学家则更多的是被看成非正常的存在,所以在其他的很多民族,哲学家往往是悲剧抑或悲壮的。 尼采的悲剧就在于他已看到德国未来的...
评分尼采告诉我 那些看似荒谬的古希腊哲人的理论的可理解之处 虽然还是会觉得困难,但是他为我翻开的是一片生动 那些本来看似神经质的古哲人终是让我看清了一点点,更加仰慕了 让那些只会罗列前人归纳的重点事例,理论的教学参考书哪凉快哪呆着去
评分这么好的书! 可惜尼采死得早。 晚上看的时候就好奇,为什么他能想到的东西我想不到呢?当然喽,人家是大哲学家。唉,我真希望我是德国人或者什么的,那边哲学家一大摞!
评分非专的人一提起哲学的奠基,想到的必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却不知道在此之前的希腊先贤在哲学道路上有过怎样的尝试。在这两人之前,希腊的哲学,经过了无数人的奠基,而他们作为希腊鼎盛时期的代表人,却在哲学史上有了更高的评价。 希腊文化绚烂爆发的时期,涌现出来无数各个学...
评分看着有点晕: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一直对于希腊的很多哲学家比较感兴趣,因此买了一本尼采的《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可是薄薄的一本不到一百页的小册子却读了好几天,看着真累。 这本书是尼采对于古希腊一系列哲学家快像一样的简单描述,也正由于“简单”而让我这样...
是29岁的尼采为了在自己身上复兴希腊的哲学头脑而梳理希腊哲学家的未完成手稿。肯定没有《偶像的黄昏》好看,但尼采29岁就知道:“不受约束的求知欲如同对知识的仇恨一样必定会导人入于野蛮,而希腊人则凭借对生命的关切,凭借一种理想上的生命需要,约束了他们原本贪得无厌的求知欲——因为他们想立即经历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评分第二遍读,这版加了周国平的导言。前面读很顺,后面开始强迫思考。 从体系的研究到人的研究,追求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流通,鄙弃晦涩。把哲学家放在高于时代的价值上,哲学无用却面向生活追问意义。 “人类终归是不能没有形而上学的。” 赫拉克利特是尼采极少数甚至可能是唯一一位没有diss过的哲学家吧。
评分尼采对赫拉克利特和阿那克萨格拉的推崇直接影响了尼采的哲学观点:永恒与权利意志
评分早期尼采始终还是站在康德-叔本华式的立场上进行他的道说,尽管他极力想从对赫拉克利特的创造性解读中超越传统二元形而上学,但是当尼采提出“生成是唯一的世界”的命题时,他还是建构了一个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式的形而上学圆圈。作为生命哲学仇敌的巴门尼德思想始终还流淌在尼采的血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德格尔在《尼采的话“上帝死了”》和《尼采》中对尼采思想的论断在这本书里时隐时现,即那作为同一者的永恒轮回的形而上学话语始终做为线索贯穿在尼采的思想之中。
评分很喜欢尼采对赫拉克利特理论的比喻: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本身是一杯必须不断搅拌的混合饮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