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1889~1951年),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曾在剑桥大学从学于B.罗素。192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1939年继承G.E.摩尔在剑桥的教授职位。1947年辞去教授职务,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为逻辑分析哲学、核心是图式说:后期以语言游戏说代替图式说。以语言分析代替了逻辑分析,以日常语言代替了理想语言。他这一时期的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
《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文化与价值》,是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所作的格言式笔记精选集,由维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遗嘱执行人冯·赖特教授选编而成,内容涉及音乐、建筑、哲学、文学、宗教等不同范畴。
在语文书上读过一些片段,想继续,但无赖,无法进入.或者说,我还不知道怎样去读全文^^^^^^^^^^ 想得到你们的帮助^^^^^^^^^^ 谢谢!!!!
评分《文化与价值》这本仅有5万6千字的小书,是维特根斯坦遗稿中整理出来的一些笔记,多为零散、简洁的短句,文笔流畅,措辞精辟,浅白易读,却又发人深省,很适合作为闲暇时的启发性读物,我们也能从这些文字中窥见一代哲学名家的侧影,两个例子: (一)“人的目光具有赋予事物以...
评分我的逻辑思维很糟糕,除了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外都不会读哲学。买下《维特根斯坦笔记》,还得归因于豆瓣的成功营销。我关注的某个强人的‘已读’清单偶尔成为了我一次购书的参考。这本书幸而关于哲学的思考也不多,更多是维特根斯坦个人对生活、宗教、音乐、建筑等的思考,...
评分有人如此这般地作出反应,他说:“不,那个我不能忍受!”——便予以抵制。或许这会导致一个同样难以忍受的境地,到了那个时候用来进一步反抗的力量恐怕也被耗尽了。人们说:“如果他没有那样做,祸害也就可以避开了。”但是,什么东西可以证实这一点?谁知道社会发展所依据的...
评分哲学,科学,美术,音乐,信仰,真是神马都有,神马都是浮云…… 这个配上那么多彩图,好看啊,也帮助了解了,这个伟人的这个一些想法啊
他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包含电影,音乐,建筑,宗教,哲学,文学。相比其他的著作这本更具有情绪化色彩。是他著作中相对独特的标记。做为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他在单簧管演奏上也很有造诣。他的独立思考焦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一个可与世界进行不断信息交流的自我。
评分参考的《文化和价值》译本居然是唐少杰翻译的,意外的不仅是里面大量关于音乐、文学和建筑的片段,还是这些片段中大量的修辞和类比。
评分参考的《文化和价值》译本居然是唐少杰翻译的,意外的不仅是里面大量关于音乐、文学和建筑的片段,还是这些片段中大量的修辞和类比。
评分他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包含电影,音乐,建筑,宗教,哲学,文学。相比其他的著作这本更具有情绪化色彩。是他著作中相对独特的标记。做为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他在单簧管演奏上也很有造诣。他的独立思考焦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一个可与世界进行不断信息交流的自我。
评分有些问题是我从未靠近过的,它们没有出现在我的路途上,不是我的世界的一部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的问题贝多芬(也许某种程度上还有歌德)曾与之周旋和搏斗过,但哲学家没有面对过它们(也许尼采从旁边经过)。也许它们是失落了,就像西方哲学所认为的那样。也就是说,无人能够体验和描述这种史诗般的文化进程。或者说得更准确些,它只是再也不会成为史诗了。可以这么说,文明只能提前拥有它的史诗作者,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在死亡到来时报道死亡一样,只能预测和描述将来的某种情形。因此可以说:如果你想看到整个文化的史诗描写,你得去看看它最伟大的人物的作品。文化只有处在可预见其没落的那个时刻,这些作品才得以创作出来,因为以后将不会再有人去描述它了。所以,它只能以先知隐晦的语言记录下来,只为极少数人真正领悟到,这一点也不奇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