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既很容易讀,又很難讀。同樣,這一點,可能也就解釋瞭這本書名滿天下、但事實上又很少有人讀懂的奇特命運。很容易讀,是因為莫斯對具體事實情有獨鍾,而對抽象視若仇讎,其錶述總是十分簡單透徹,無半點斧鑿之痕。要說很難讀,那當然是因為本書涉及到極其多樣的社會實踐和異常豐富的民族誌材料,讀起來未免有點讓人傷腦筋。人類社會原本沒有市場、買賣、互贈或易物貿易,那麼,到底有什麼呢?有的就是禮物。
馬塞爾•莫斯(1872-1950),猶太人,法國人類學傢。他是現代人類學理論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有“20世紀法國民族學之父”之稱。莫斯以其淵博的民族學知識和卓越的洞見能力,對人類學的交換、巫術、身體等研究領域作齣瞭開創性的貢獻。
原载于《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作者汲喆(也是本书译者),本文转载自“社会学会社”公众号,转载有所简省。 一、涂尔干的“宗教问题” 1913年2月4日,爱弥尔·涂尔干参加了“法国哲学会”组织的一个小型辩论会,研讨的主题就是他出版还不到一年的社会学巨著——《宗教生活...
評分你知道,如果你有一个 凌妮信赖的朋友, 而你又想有一个好的结局, 那就要让你们的灵魂交融, 还要交换礼物, 并且要常来常往。 但如果你还有一个, 信不过的朋友, 而你也想有一个好的结局, 那就要向他多进美言, 同时也不可以报以真心, 而要用狡诈回复谎言。 因此对于那...
評分可是这翻译,叫我说什么才好。 也不是说有很多错误(当然就算是有,原文是法文,我也看不太出来),但读上去就是很奇怪,感觉译者是一句一句翻译的,他只要保证了单句似乎好像仿佛通顺了,就满足了,然后整个段落里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联系,他就完全不管了。在阅读的时候,时常会...
評分“在给予别人礼物的同时, 也是把自己给了别人; 之所以把自己也给出去, 是因为所欠别人的正是他自己—— 他本身与他的财务。” ——马塞尔·莫斯《礼物》,第二章,P.81 关于时间问题,马塞尔·莫斯特意借用涂尔干的“环节社会”来概括他所谓的古式(archaïque)社...
評分《论馈赠》是莫斯最出名的作品,没看书之前经常听到的名字是“礼物”,馈赠这个名字一开始总觉得怪怪的,读完全书,才觉得礼物并不能完全表达本书想要表达的概念。礼物强调无偿送走的东西,而这本书里想说的是既不是无偿赠送不求回报、也不是交换交易的中间情况,类似“夸富宴...
禮物傳遞的不隻是是物,附著於物的還有在未來等價甚至溢價償還的義務,送齣不意味著失去,接受不代錶取得。禮物是一種“期貨”而不是與利益無關的東西,在接受它們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無論是預付款項還是預收賬款最終服從有藉必有貸,藉貸必相等的會計準則。
评分首先談一個翻譯上的問題,中文版譯作“禮物”,我一直以為是對應著法語中"cadeau ",而法文版中用的是"don"一詞,意為“贈予”。如中文版中副標題所寫,該論文旨在研究古式禮物交換製度,而綜閤全文,該文重點更落在“交換”上,更確切地說是每一次“交換”時交換主體的意誌。個人認為用作為名詞的“贈予”采取直譯更好。 其次談談感受:如今“物”的交換在任何時候都沒有像在古式社會中那樣鄭重其事, 我的所有之物有我的“靈”,我們互換禮物,同時也交換片段的靈魂。“信譽”在古人靈犀般的默契中傳遞並加固龐大的關係網絡。當下的立法與亞政治若參考這些古老的原則建立或許可以修正如今因過分強調物與理性的社會所導緻的冷漠。 閱讀過程中心中始終迴響一句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
评分沒看懂
评分禮物作為總體性社會事實,是法律的、經濟的、宗教的、美學的、道德的等等,可以追問的問題是,所謂現代性的社會如何從總體的社會事實中分離齣諸如經濟作為現代性的觀念。可以先看附錄的法文版導言。
评分扶手椅人類學的巔峰瞭,材料豐富貫穿古今法外又影響深遠,是資本主義纔把我們變成經濟人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