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汪暉 思想史 中國思想史 曆史 中國 中國研究 文化 社會學
发表于2025-04-14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全四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一書中有一條貫穿全書的綫索,即知識與製度之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天理與郡縣製國傢的關係、公理與現代民族主義及其體製的關係等。在討論康有為時,我特彆地提到瞭他對儒學普遍主義的再創造,而這個再創造的前提恰恰産生於一種曆史意識,即儒學的普遍性與中國概念之間的那種自明的關係發生鬆動瞭。在這個前提下,當你要論證儒學具有普世性的時候,必須以承認中國隻是世界的一個部分、中國之外存在著巨大的外部為前提——這個外部不僅是地理空間意義上的,也是文化政教意義上的。當儒學普遍主義與一個置身於眾多國傢或外部之中的中國形象相互連接的時候說明瞭什麼呢?我認為說明瞭民族主義對於某種普遍主義世界觀和知識譜係的依賴。換句話說,這種新型的儒學普遍主義的誕生是和作為一個新型世界體係中的主權國傢的中國的誕生同時發生的。這裏所謂儒學普遍主義實際上正是現代公理觀的麯摺的呈現方式。
在曆史研究中,任何脫離具體的語境、文本而將問題提煉為簡短的結論的努力都會犧牲太多的曆史感。這篇導論不準備對全書內容進行全麵概述,而隻是將曆史分析過程中涉及的一些理論問題整理齣來,提供給讀者在閱讀全書時參考。作者的討論集中在兩個反思式的問題上:中國(尤其是現代中國)的含義是什麼?如何理解中國的現代?上述兩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領域和視野展開討論,本書的分析是從一個有限的角度——即思想史的角度——展開的:作者從有關中國的曆史敘事的分析齣發討論第一個問題,圍繞著天理世界觀和公理世界觀的相互關係展開對第二個問題的分析。
汪暉,1959年10月生,江蘇揚州人,
曾就學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著作有《反抗絕望——魯迅的精神結構與<呐喊><彷徨>研究》(1991年)、《無地彷徨:“五四”及其迴聲》(1994年)、《死火重溫》(2000年)等。
上捲第一部
評分這是一本超脫學術前沿太多的著作,讀完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評分這本書不錯的東西,至少我知道瞭關於嚴復的那本書
評分邏輯不通是硬傷 似乎還有結論在先的毛病……
評分當前關於全球化和帝國的討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部著作的重要性。在長達一百多頁的總序的結尾,汪暉提到瞭哈特和奈格裏的《帝國》,並藉此暗示後冷戰時代的思想界氛圍。今天的全球秩序來自於基於貿易和各國相互依賴的新自由主義的(neoliberal-style)經濟網,帝國的新概念試圖把這一幻想的秩序永恒化。為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安全保障的上層建築位於這一經濟網的頂端。這種關於帝國的話語同我們所熟悉的、作為一種軟實力的“帝國”似乎非常相像,即,帝國通過允諾和灌輸普適性的文化價值獲得霸權統治。與此相對應的則是經久不衰的東方帝國形象——中國、濛古、印度和波斯都被一股腦兒地塞瞭進去,其代言詞為中央集權、專製、封閉。這一形象在西方人頭腦裏潛伏瞭幾百年,是他們閱讀漢學經典的支撐物。
从2010年初开始,媒体上有关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是否剽窃的热烈讨论。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先指责汪的《反抗绝望》剽窃,后又指责其《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三联书店2004年版)剽窃。但是,汪晖的支持者否认这种指责,而汪本人也在沉默数月后表态,为自己作辩护。 《兴起》四大册...
評分前些日子,每天都有不少网友以严厉的口气,命令我去“好好读读”汪晖先生的“皇皇巨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靳大成先生也在4月7日的《中华读书报》上著文说:“王彬彬先生如果有兴趣,可以把汪晖成熟后的著作找来读读(这些书在书店里很好找),回应一下汪晖近十年来提出...
評分原载《中国书评》第四辑 “在每一个时代,我们都要付出新的努力,以在随波逐流的势力将要吞没传统之时,将其拯救出来。”[1] 大约15年前,中国知识界陷入了一场有关中国前景、过去及其现代困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激烈争论之中,正是在这个语境之下,汪晖便作为中国最有挑战性、最富...
評分汪晖的四卷本著作《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复杂。首卷围绕“理”与“物”的关系这一个中心命题,探讨了宋明儒学的“天理”主题;次卷转向“帝国/国家”问题,先证明它们是西方(包括日本)在分析中国时使用的主导性的现代二元对立概念,再论证它们对理解清朝和...
評分长期以来,如何理解中国,解释中国是困扰西方中国研究界的一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史观到现代化理论,都曾经作出努力而又都显出其局限。的确,这个最悠远的文明为何在近代屡屡受挫,而又为何在当今独领风骚,它与西方的关系究竟如何,能否用西方的发展轨迹和学术范式(paradigm)...
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全四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