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重要的新书中,朗西埃继续反思艺术作品的再现能力。他明确区分了四种不同的历史,以及这些历史对应的影像方式。对朗西埃而言,每一幅图像,它展示的和隐藏的,都言说了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什么是允许展示的,以及什么是必须被隐藏的。事实上,图像展示和隐藏的行为,恰恰打破了正史想要一劳永逸地建立起来的共识,从而重新凸显了论辩的价值。
朗西埃认为,表征过去可能会禁锢历史,却也可能释放历史的真正含义。以往的历史都是精心编排的人工虚构物,而影像记录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主观筛选的真实。影像中的“不谐”共在,打破了单一的、连贯的叙事架构,记录下了真正的历史——异质性元素的共在组合。影像带来的可感物的重新分配,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到美感之中。
作者简介: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1940—),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美学和文艺学教授。其论述主要涉及文学、电影与政治等哲学思考,代表作有《图像的命运》《词语的肉身》《美学中的不适》等。
译者简介:
蓝江,1977年9月出生,湖北荆州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欧陆激进左翼思想。主要著作有《忠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阿甘本五讲》。主要译著有阿兰·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哲学宣言》《第二哲学宣言》《元政治学概述》《数学颂》《世纪》等,阿甘本的《语言的圣礼》《宁芙》《王国与荣耀》等。
一本100页左右的薄薄的小册子,蓝江老师的译笔还是很流畅的,但对于没有哲学功底与艺术学功底的人看了,基本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扯的小书,除译者序能够稍微读懂外,后面的正文的两部分读起来感觉就像天书,字句都认识,但就不知道他在说啥,没读懂,可能还需要再读几遍。唯一感...
评分一本100页左右的薄薄的小册子,蓝江老师的译笔还是很流畅的,但对于没有哲学功底与艺术学功底的人看了,基本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扯的小书,除译者序能够稍微读懂外,后面的正文的两部分读起来感觉就像天书,字句都认识,但就不知道他在说啥,没读懂,可能还需要再读几遍。唯一感...
评分一本100页左右的薄薄的小册子,蓝江老师的译笔还是很流畅的,但对于没有哲学功底与艺术学功底的人看了,基本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扯的小书,除译者序能够稍微读懂外,后面的正文的两部分读起来感觉就像天书,字句都认识,但就不知道他在说啥,没读懂,可能还需要再读几遍。唯一感...
评分一本100页左右的薄薄的小册子,蓝江老师的译笔还是很流畅的,但对于没有哲学功底与艺术学功底的人看了,基本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扯的小书,除译者序能够稍微读懂外,后面的正文的两部分读起来感觉就像天书,字句都认识,但就不知道他在说啥,没读懂,可能还需要再读几遍。唯一感...
评分一本100页左右的薄薄的小册子,蓝江老师的译笔还是很流畅的,但对于没有哲学功底与艺术学功底的人看了,基本感觉就是一本正经胡扯的小书,除译者序能够稍微读懂外,后面的正文的两部分读起来感觉就像天书,字句都认识,但就不知道他在说啥,没读懂,可能还需要再读几遍。唯一感...
从mimesis到aisthesis的美感革命,实际上也是朗西埃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的根本手段,因为这一革命是与生命活动真正挂钩的,它指向未来,是一种潜在的鬼魅般的绵延,并非是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的连贯性典型历史中,而是在诸多无意义、异质性的事物断裂性并存的综合体中,共同经验被塑造为个体性和此性的经验,古典的再现已无可能,大历史时代的艺术借助现代的诗学(尤其是在摄影机双重目光下的影像症候群,它“自然而然”地就是本真,不确定性打破专制不断溢出)召唤照亮人类的光芒,它不仅带来了平等,也照亮了不在场、不可见之物,“所有主体的平等的生命原则在此绽放”。
评分朗西埃的“再现”问题以及对艺术是政治的先决思考,如何构建一个革命性的审美机制。
评分对感知分享的历史学定位,从影像、艺术(电影、绘画)的角度来肢解历史的固有概念。figure一词很好的诠释了历史批判的态度和途径,一种从视觉文化而来的独特视角。
评分朗学还是有可取之处
评分从不在场到在场,从非存在到存在,影像的一切人物、事件、材料都从沉默中开始发声。“在太阳之下,所有主体的平等的生命原则在此绽放。”历史便从英雄史诗过渡到一个更为宏大的时间与空间中,人人都可发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