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呼喊时

谁,在我呼喊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作者:[法] 克洛德·穆莎
出品人:
页数:195
译者:李金佳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28420
丛书系列:轻与重
图书标签:
  • 见证文学
  • 文学理论
  • 法国
  • 文学
  • 外国文学
  • 2015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轻与重文丛
  • 呼唤
  • 存在
  • 声音
  • 孤独
  • 回应
  • 人性
  • 时间
  • 记忆
  • 情感
  • 联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见证文学是现当代一种特殊体裁的自传文学,它指的是遭受过毁灭性战争、种族灭绝、集中营或死亡劳动营等浩劫性历史事件的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内容,创作的日记、回忆录、自传体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在《谁,在我呼喊时》中,克洛德•穆沙围绕着见证文学的文学性,展开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追问:在文学甚至语言没有生存余地的极端情境下,何以会有伟大的作品诞生?一个本应以忘却减轻痛苦的人,为什么终于提笔记录?如果说,任何种类的极端情境的共同特征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断绝,那么,在断绝之后到来的我们,对于这种产生于断绝的文学,能不能真的进入,与它建立一种冷峻深刻的联系?在当下的情境下,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普遍的人的消失中,见证和诗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本书主要讨论了罗伯特•昂代姆、曼德尔施塔姆、保罗•策兰、凯尔泰斯、亚沃罗姆•苏兹科维尔、沙拉莫夫、大冈升平和扬尼斯•里索斯等人的文学作品,也涉及到中国诗人于坚的长诗,视野广阔,思考精深。

作者简介

克洛德·穆沙 Claude Mouchard,法国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巴黎《诗&歌》杂志副主编。曾长期任教于巴黎第八大学,创立比较及普通文学系,并任第一任系主任。代表作有评论集《人的大漠》(1981)、《谁,在我呼喊时 ——20世纪的见证文学》(2007),诗集 《这里》(1986)、《空中》(1997)、《证件》(2007)等。2011年以其诗歌和翻译成就,获韩国昌原国际文学奖。

译者李金佳,诗人,现任教于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目录信息

译序 /1
他们无法统治空间
——读罗伯尔•昂代姆的《在人类之列》 /14
空中的坟墓
——读曼德尔施塔姆、策兰和凯尔泰斯 /44
我的良心是一只歪扭的鞋
——亚沃罗姆•苏兹科维尔在纽伦堡 /73
在黑夜的边上
——读沙拉莫夫 /86
杀人的一刻
——读大冈升平的《俘虏记》 /106
他靠给予存活
——作为见证者的扬尼斯•里索斯 /120
撕开世界的平乏
——关于于坚的未定笔记 /137
诗与痕迹
——第一届西南联大文学节上的演讲 /156
附录一冻僵的人(长诗《证件》节选) /169
附录二如果这就是生活? /17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Shoah,“受厄”: 1948 《骨灰罐里的沙》 1952 《罂粟与记忆》 1951 《以利》 1966 《火迷》 * 1958 《夜》 1975 《无命运的人生》 凯尔泰斯 1949 《与一颗星同生》 Jirí Weil 1947 《别了!玛利亚》 Tadeusz Borowski “死亡戏剧” 1945 《维尔纽斯隔离区》 Avrom Sutzkever...  

评分

《谁,在我呼喊时——20世纪的见证文学》是一本关于见证文学的评论集。见证文学是自传文学的一个分支,指浩劫性历史事件的幸存者,通过文字记录下自己经历的文学形式。它在一战之后广泛出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战争惨祸”“种族灭绝”和“营文学”(分为“奥斯威辛文学”...  

评分

【看了《娱乐至死》和《谁,在我呼喊时》后的感想,大部分是自己的思考,几乎没有涉及书的内容,慎入。】 从书中看到了暴力之下的人们极端的生存状态,有人失智,有人堕落,也有人倾尽全力保有最后的权利——思考。他们的思考与记忆就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样,战后在一定程度上...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前两篇还可以

评分

超级烂的文学批评。这书真他妈对不起我,几年以来头一次看本专业书籍,愣是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这位诗人文学批评家始终在围着他讨论的书和作者绕圈子,既不能很好地介绍,也不能深入挖掘,只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读后感欺骗读者,佯装哲学思考。

评分

从书中看到了暴力之下的人们极端的生存状态,有人失智,有人堕落,也有人倾尽全力保有最后的权利——思考。他们的思考与记忆就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样,战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那段历史,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

评分

讨论了曼德尔施塔姆、保罗•策兰、凯尔泰斯、于坚等人的作品中“见证”与“文学”的张力

评分

这本黑色的书充满了各种抽象而高度概括的句子。如果缺少想象力和同理心,还真的很难读下去。至于理解,就更难。在内容上,正像见证文学那样,我们没有在残酷的环境中受难,却在这个体系给我们所提供的无聊中受尽折磨。想想又多让人悲伤,我们的受难,不被察觉,甚至还被称之为:岁月静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