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20世纪初曾经提出一个经典学说:“物化”,它用以描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商品关系日益入侵到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因而变得扭曲。
那么,一种非物化、非扭曲的状态究竟是怎么样的?物化状态是否无法回避?处于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人们,如何面对物化状态?第三代法兰克服学派的旗帜性人物霍耐特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重新考察了卢卡奇的学说。
通过将卢卡奇的学说放置在一个更加综合的知识谱系中考察(包括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欧陆现象学、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批判理论传统以及英语学界晚近的发展心理学),霍耐特不仅向我们呈现了物化学说的理路,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他自己 “承认理论”。在他那里,物化得到了崭新的定义:物化乃是对承认的遗忘。
作者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代表作有《为承认而斗争》《自由的权利》《权力的批判》等。
译者罗名珍,法兰克福大学哲学博士,师从霍耐特,现为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阿多诺哲学、批判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等。
#书评 写的不好,水平一般。大家多多指教.jpg 断断续续一个星期把霍耐特的《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看完了。 总体感觉是,霍耐特的确比他的前辈哈贝马斯要左一点,但是远不如学派第一代的几位理论家,更不如卢卡奇。 霍耐特重启物化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将物化批判再现实化,以超越...
评分霍耐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社会理论家,以其“承认理论”知名,译者是霍耐特的学生,译文很流畅。霍耐特从海德格尔和杜威的角度对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概念进行重释,并尤其注意了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因我在前一阵集中研读李泽厚的书,对这种人...
评分霍耐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社会理论家,以其“承认理论”知名,译者是霍耐特的学生,译文很流畅。霍耐特从海德格尔和杜威的角度对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概念进行重释,并尤其注意了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因我在前一阵集中研读李泽厚的书,对这种人...
评分霍耐特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社会理论家,以其“承认理论”知名,译者是霍耐特的学生,译文很流畅。霍耐特从海德格尔和杜威的角度对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物化概念进行重释,并尤其注意了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因我在前一阵集中研读李泽厚的书,对这种人...
评分#书评 写的不好,水平一般。大家多多指教.jpg 断断续续一个星期把霍耐特的《物化:承认理论探析》看完了。 总体感觉是,霍耐特的确比他的前辈哈贝马斯要左一点,但是远不如学派第一代的几位理论家,更不如卢卡奇。 霍耐特重启物化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将物化批判再现实化,以超越...
又小又薄空页又多的一册,卖这么贵,任你主编怎么在丛书前言里标榜“追求”“抱负”,减一星。跟人家商务学学。
评分霍耐特试图用承认理论重新激活“物化”批判,物化即是对先在承认的否认,包括对他人,自然和自我的物化。通过社会存有论的论证,确定了承认的优先地位,证成了不同于伦理学和特定伦理理想的规范。 对于当代社会的问题,霍耐特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本书论述严密,翻译谨慎。译者导言提纲挈领,可粗通其意。
评分核心:承认先于认识。物化是承认的遗忘。与上世纪相比,在对人如物未曾稍减的本世纪,曾经激起深切反省的卢卡奇物化概念,却不引用。因为它并未阐明,未被物化的、不应被物化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什么。霍耐特以承认理论重构物化概念的计划,在论述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借助和卢卡奇同时代的杜威和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变了讨论框架。将卢卡奇对历史社会的全观视角、转化由社会行动者的内在视角出发,从纯然的批判,先转为对人类实践的本质性质描述(一、二章);问题被置换成了:个体在未受到特定社会因素影响而形成物化的态度前,他或她最初经历的各种与世关系有何普遍特质?霍耐特从三个面向(人与他人、人与物、人与自我)阐明,是深植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亦即一种人际情感上自然的肯认与联系,使个体得以发展为能共同参与社会生活的理性个体。
评分挺好的。个人认为过一遍此书再去看《为承认而斗争》可以加强理解。霍耐特主要是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建构和区分他的承认理论,他认为“承认先于认知”,随即从(主体间、主客体、主体)三个方面论证这个预设。我认为霍耐特呼应卢卡奇对自然的看法提出承认优位的延伸是很令人信服的,物之于人类确有多元意义。霍耐特从社会道德情感出发来诠释共同生活的原理对今天的人们仍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承认之情感本能被物化的“第二自然”特征所感染是可悲的。整个社会肌理的病态已经让人不堪忍受了。
评分论点很弱啊,承认先于认识,承认先于存在,物化不是道德伦理上的也不是认识论上的,而是一种态度,是对承认的遗忘。与卢卡奇比区分了自我物化和他者物化,也反对将视野限制在经济领域。没想到卢卡奇和海德格尔一样重视情感因素,共同点又多一样,不同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强调“爱”而海强调“怕”、“畏”,难怪阿多诺要骂海是纳粹。爱是化解物化之通路,你们这样和基督教神学不会太接近了吗?回头再看看《为承认而斗争》可能会好点。anyway帮助了我理解卢卡奇,加一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