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诗人西川研读唐诗的力作,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直率大胆的写法,带你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探求古人创作的秘密。
本书不是对唐诗的全面论述,而是诗人西川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西川的研究方法是回到唐代,就是置身于唐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唐人的写作现场,回答了“唐人怎样写诗?是否如我们这样写?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诗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本小书更像是一个引子,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引领我们走入更广阔的唐诗世界。
我可以说近二十多年以来没有读过这么好的文章,这是心里话,刚开始西川把文章发给我看的时候,我除了敬佩以外感到的是震动,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个大突破。
——李陀
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虽然是千年文化,实际上断裂感非常强,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一个无根的年代,怎么样打通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话语,通过诗歌,特别是西川做出的努力非常好,一下就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并没有那么遥远。
——宁肯
民间经常说“招魂”,我觉得西川的读法比“招魂”还厉害,他把很多古人复活了,把他们阅读的上下文环境、他们和时代的关系、和其他典籍、其他诗作和语言的关系,包括和佛经翻译的关系、和俚语等社会实景风景的关系都做了一个勾连,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人从我们认为已经尘埃落定的、冰镇的状态中让他们复活。
——欧阳江河
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翻译家。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任副院长、图书馆馆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
出版有诗集、诗文集、随笔集、评著、译著、编著二十余部。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年)、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十年人物大奖(2001—2011年)”、腾讯书院文学奖致敬诗人奖(2015年)、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年)等。
去年曾给西川这本书写过书评,全文刊载在《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7日第7版,如今不揣浅陋,将这篇书评发在这里。不过当时编辑略有删改,不仅将我文章的原题《哪一种读法?——浅谈西川<唐诗的读法>》改为《回到唐朝,读懂唐诗——浅谈西川<唐诗的读法>》,而且...
评分诗人西川这本关于唐诗的小集子,光看书名,以为是关于如何读懂唐诗,实际上更像是关于唐诗的历史文化背景补充的八卦集。所以,单纯把这本书当作是科普读物,读完还算是有些收获的。 从前总听见现代人文学素养比起千百年前的古人要低不少,譬如现代人无法写出古体诗此类的言论,...
评分 评分去年曾给西川这本书写过书评,全文刊载在《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年8月7日第7版,如今不揣浅陋,将这篇书评发在这里。不过当时编辑略有删改,不仅将我文章的原题《哪一种读法?——浅谈西川<唐诗的读法>》改为《回到唐朝,读懂唐诗——浅谈西川<唐诗的读法>》,而且...
评分以前自认为读了不少唐诗,今天方知我们读的是被别人过滤过滤在过滤后的唐诗,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 唐诗原来共4万多首,是我们认识的三百首的何止十倍?白居易、李白、杜甫哪个写诗不上千? 现在的三百首不能代表唐诗,唐诗不只是五言七言的,唐诗种类很丰富。 唐诗也不是我们...
拉杂冗沓,什么都说了点,就是没有在说诗。内容、语言、装帧都很令人生厌。诗人说诗的书里,没有比这本更让人失望的了。
评分作为一个诗人,西川没有去谈唐诗的审美,而是谈唐诗在唐代的「当代性」,所以这书不是什么入门导读,而是一篇论文。一些观点赞同,比如他一直说如果你要真正读懂唐诗欣赏唐诗就得尽可能靠近唐人的那个世界,也有些观点没什么意义也讲不清楚,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能不能作为讨论唐诗的标准材料,另有的大部分的观点,显得武断而且形迹可疑,毕竟这只是发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不是正式的书,只能点到即止,却因为学术水平、审美境界的高度关系,不能一击即中、言简意赅。文章数次怼了张定浩(「既见君子」),我明白西川对那种“我心悠悠”式的今人读诗法的厌恶,作为文章来说这种怼也无可厚非,但是就这么变成了一本书,不自觉就给人一种心胸狭窄的印象。这点作者和编辑恐怕都没想到。5万字不到凑成一本书卖45块钱,这也成为一些人厌弃这本书的原因。
评分看到书一笑,原来巴掌大小。 西川不仅诗写得好,做学问也了不起,还是中国画、收藏的内行,他一向对历史有独到的见解。 唐诗的读法,读出的就是当代性,处理当代性。写诗的可能性,王维类型化的创作:王维的山都是“空山”。还有时间的处理。诚如书中所说:王维的时间是永恒的,杜甫的时间是自然的、个人的、社会的,而李商隐处理时间采用双重线,这些精彩的论述都很值得回味。还有西川回应了一个对他的批评(很会反驳啊):唐代没有像董仲舒那样的思想家,但也有理论家。 只是不明白为何豆瓣评分那么低。有人说西川不会写专业论文,“呵呵”用得太多。这正是一个人至情至性的体现。他也没有说这是一个标准的论文,所以何必目光那么严苛?这本书理论、情思俱佳。可以看出作者文学史精通,古书不仅读得多、全面还能出新,这就够了,还想怎样?
评分作者提及张定浩曾经批评他,诚然没有张定浩的写法淡雅。
评分作为一个诗人,西川没有去谈唐诗的审美,而是谈唐诗在唐代的「当代性」,所以这书不是什么入门导读,而是一篇论文。一些观点赞同,比如他一直说如果你要真正读懂唐诗欣赏唐诗就得尽可能靠近唐人的那个世界,也有些观点没什么意义也讲不清楚,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能不能作为讨论唐诗的标准材料,另有的大部分的观点,显得武断而且形迹可疑,毕竟这只是发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不是正式的书,只能点到即止,却因为学术水平、审美境界的高度关系,不能一击即中、言简意赅。文章数次怼了张定浩(「既见君子」),我明白西川对那种“我心悠悠”式的今人读诗法的厌恶,作为文章来说这种怼也无可厚非,但是就这么变成了一本书,不自觉就给人一种心胸狭窄的印象。这点作者和编辑恐怕都没想到。5万字不到凑成一本书卖45块钱,这也成为一些人厌弃这本书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