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合乎逻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只是加快了它的出现而非导致了中国文学航向的改变。此书虽然充分吸收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的优点,但却已是一部新的著作。
这本书作为文学史已经很完美了,大抵教科书的文学史,是拿着放大镜研究的文学史;而这部,却是拿着剑与扇子边舞边写的文学史。因为真性情,才让所有的文人都血肉丰满,仿佛活了过来。 所以我说,读完这套书的人,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能上一个境界。 但是两点瑕疵,需要说下。...
评分先秦之诗经,魏晋之玄言。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明清之小说与戏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醒目的代表文学。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有什么是可以载入后代文学史的吗? 是莫言书写丑恶的小说?北岛理想破灭的诗歌?韩寒抨击时事的杂文?郭敬明的物质主义迷梦?...
评分章老先生开篇写“文学是什么”,带了一段(马)意识形态的色彩的分析,有所偏狭(根据唯物主义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云云)。他对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进行辨析,认为重点是“形象”反映,而不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点想挣脱意识形态的意思,然而戴着镣铐...
评分中国文学史新著 导论 我们把以前的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上古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第二阶段包括发轫、拓展、分化三个时期;第三阶段则有萌生、受挫、复兴、徘徊、嬗变五个时期的区分。 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将美感带给读者。为读者提供美的享受。 《诗经》的注重主观感受...
评分章培恒先生《增订本序》中说:“我们的基本写作原则——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同步,文学内容的演进是通过形式的演进而体现出来的。” 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无疑,但人性果然发展了吗?今人之人性果然高于孔孟老庄时的水平了吗? 欲得此答案,不知该向何处...
前半段太太太好了 后半段有些我觉得没有原来的那本好
评分除了少许被唯物主义化的表述,此书无可挑剔。
评分专业初试书目,正在看,点多
评分我唯一不满在于章培恒先生太忠于原作,很多很生僻的字和一些已经作古连查字典都查不到的字很多。而且这套书排版好紧凑...读起来有种窒息的“快感”。
评分啧啧……要命兄的教材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