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系列之一的《启迪(本雅明文选》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张旭东》、《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汉娜阿伦特》、《论尼古拉·列斯克夫》、《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等文章。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犹太人。他是20世纪罕见的天才,真正的天才,是“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本雅明的孤独是喧哗和运动背景下的孤独,这种孤独既令人绝望,又摧发希望,本雅明的写作就永远徘徊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大众和神学之间,这种写作因此就获得了某种暖昧的伦理学态度。暧昧正是本雅明的特性之一,他的身份,他的职业,他的主题,他的著述,他的信仰,他的空间,他的只言片语,都不是确定的,都是难以分类的。真正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的辩证融会,正是这种融会,留给了20世纪一个巨大背景和一个思考空间。
I.驼背人 法玛,一个贪婪的女神,她有副多变的面孔。她所掌管的名声也是如此,或好或坏,或短暂或永久,有封面故事上虽臭名昭著却转瞬即逝的名声,也有灿烂辉煌的永世青名。身后声名是法玛最吝啬的,尽管它并不像其它声名那样武断,却常常比它们更牢...
评分 评分 评分I.驼背人 法玛,一个贪婪的女神,她有副多变的面孔。她所掌管的名声也是如此,或好或坏,或短暂或永久,有封面故事上虽臭名昭著却转瞬即逝的名声,也有灿烂辉煌的永世青名。身后声名是法玛最吝啬的,尽管它并不像其它声名那样武断,却常常比它们更牢...
评分对本雅明不熟,又好奇,才借了几本相关的书来附庸风雅一下。才疏学浅,匆匆浏览,没怎么看懂:( 不过,几本书对照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三联的这本《启迪》(2012年7月第二版,修订译本)里面的阿伦特的导言,比起人大出版社刘北成的译本,差距很大。前者不光行文不通,还有错译...
1、叔叔贈書,一定仔細研讀;2贊同李文倩的說法:“中译本代序完全是一篇“误人子弟”的文章,不可不察。”張旭東的腦子肯定tmd進水鳥!
评分看了三遍也不知道翻译到底是什么意思
评分用他自己的话来评价他的作品,“内容和语言像果实和果皮一样结合成一体”,他需要被转移至一个更确定的语言领域。洞察力自然是没话说,本雅明论卡夫卡“每个姿势本身都是一个事件,甚至可以说是一处戏剧”,“只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并不了解这种暴力”,无一不是自"作家对作品的意识"这个奇妙的领域展开的最有意思的解读。然而在他最著名的论波德莱尔的文章中,却走到了文本意象—经验这样一个时代的角度,精神的紧张被掩盖的天衣无缝,无论是对语言,历史主义,艺术,经验匮乏,救赎,所有的都看不到。这个人真是想让人不计一切代价去靠近,扒掉他的皮,吞下去。文本密度太大,要一读再读。另:本书的翻译有点糟糕。
评分看了三遍也不知道翻译到底是什么意思
评分本雅明的理想主义总让我又哭又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