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浙东天台人,号雲邊居士。
自由主义追求者,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本世纪初起,在中评网、法思网发表时评、札记、随笔若干,欣赏者众,而批评者亦众。
本书是先生出版的处女作,褒贬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有几篇文章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发在2001年8月号的《开放时代》上,此文部分内容在《比较法研究》发表过,因为网络误传的此文草稿在河北《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过(丁东先生在根本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无私地推荐了本文,在此向丁东先生谨致诚挚的谢意),《多数人暴政的警钟》(现合并在《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一文中)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读书》上(在此感谢盛洪先生的推荐),《底线伦理和罪恶职责》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开放时代》,《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发在2001年11月号的《开放时代》,《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发表在2002年3月份的河北《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杂志对拙作的厚爱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时任《开放时代》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杨女士,对拙作的喜欢令我十分感激,并深受鼓舞。
一、与书结缘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看到舍友在图书馆借的一本,由于牛皮纸的封皮十分好看,就随口问了问,答曰:“是一本点评案例的书,写的不错。”由于当时描述能力有限,自然将它联想到了高院每年都出的《案例汇编》,因此并未产生兴趣。 2010年11月,洪果老师邀请萧瀚先生来...
评分 评分几乎全书都充斥着无谓、鸟乱又过头的激情,尤其是对所谓宗教的高度推崇,总让人觉得萧大人似乎在为佛寺或基督教堂做好募捐工作而服务。 姿态似乎也并非论理型的,假如在几百年前,这样的招数或许还能更加奏效。即使论理,也是含着些许错乱强横的色彩。在文字中,一会儿人类如...
评分当前,李刚儿子案尘埃落定,药家鑫案又甚嚣尘上,让我又想起了这本已经看过2个月的书。面对一个个西方“名案”,再看看我们的“名案”,搞的我很想撞墙——为什么李刚儿子案、药家鑫案会成为路人皆知的“名案”? 他们当然是残酷甚至凶残的,很是嚣张,很是禽兽,但这两个案件...
评分几乎全书都充斥着无谓、鸟乱又过头的激情,尤其是对所谓宗教的高度推崇,总让人觉得萧大人似乎在为佛寺或基督教堂做好募捐工作而服务。 姿态似乎也并非论理型的,假如在几百年前,这样的招数或许还能更加奏效。即使论理,也是含着些许错乱强横的色彩。在文字中,一会儿人类如...
有好大一部分关于信仰和宽容。
评分不如想象般透彻~
评分法律源自倫理和道德
评分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个perspective,但看完还是会有收获/写得不怎么好,不是理不理智、狂不狂热的问题。
评分冲着萧瀚看的。没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