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乔治•奥威尔(1903-1950), 英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动物农场》、《1984》等。
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遍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1939年,二战爆发,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出版。1949年,《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作品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1950年,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就像社会主义所构建的那些榜样,雷锋他们,真实存在过这个世上么?或者就算他们存在,真实人生真是这样么?All's not important,it all depends on what you think.
评分在Amazon中国买书时送的。这个再版比出版封面好,当然,台版的序言都没了
评分那时我年少无知,只因腰封上一句“多一个人读一九八四,就多一个自由的人。”就买下这本书。两年后我流泪看天际带悲愤把它读完。【1984】写于1948年,矛头直指希特勒纳粹与斯大林赤匪,这部乔治奥威尔的政治幻想小说是恐怖的,一个绝对专制毫无自由处处受监视的极权社会已然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通过洗脑磨灭了个体反叛精神自由思想使之成为行尸走肉则更心有余悸,环顾四周,都觉身处1984,为何如此熟悉?一己之力太过微薄,只能尽力使自己不在101室内迷失。有时我会想为什么1984在中国不会被和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为奥威尔捏把汗,幸好你没给这个数字再加上五。
评分重讀,感覺又很不一樣。
评分在最恶最黑暗的制度里,残留着独立思想的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力量如此卑微的个体,只好寄托于爱情作为唯一的生命之光,可惜刹那璀璨却招致彻彻底底的毁灭——毁灭你那本不应存在的思想、人性、爱情和忠贞……看这本书的时候想起《44号孩子》,同样是集权社会的描写,但后者至少最终侥幸逃出生天并收获真爱,而这本书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但吊轨的是,我倾向于认为这样的制度里这样的结局实在合理得不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