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80年英文版译出。
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年3月23日 - 1980年3月18日)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逃避自由》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埃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之作,一本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切入点剖析极权主义和批判现代社会的惊世力作,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并称为反极权主义三大经典著作。如果想要了解这位一生致力于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
评分为了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并且充实豆瓣空间,我按照章节做了主要内容摘录和总结并张贴于此。如果你没有看过全书,或许这一系列的书摘能够帮助你做一个快速的内容浏览。自认为摘录了全书的重要部分(或者至少是我自认为看懂的部分),但是显然这种观点会因人而异。 Digest:书...
评分自由是一个最常被人提起的美好概念之一.法国大革命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扬在欧洲上空, 巴德里克•亨利在殖民地呐喊出”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如同那个女神,被万人崇仰,却又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捉摸. 自由也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人类...
评分自由是一个最常被人提起的美好概念之一.法国大革命起”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扬在欧洲上空, 巴德里克•亨利在殖民地呐喊出”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如同那个女神,被万人崇仰,却又披着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捉摸. 自由也不仅是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人类...
相对于弗洛伊德的生物性解释,弗洛姆的心理分析学说要有爱得多。虽然心理分析是我们无法定量定性研究意识及心理的产物,但是积极的心理分析,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所以推荐所有人都来看弗洛姆,包括他还有一本《爱的艺术》。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对绝对自由的恐惧,特别是,如果经历了长时间的被束缚和控制的历史,民族性里已经有了权威控制及被人生被安排的痕迹,就很难突然适应个人的绝对自由自主。这样的人,会自然而然地需要某种组织,或者期待他人给自己指明道路,甚至支配自己。 人只有在完整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做到自由自主。真正的艺术是对独立的个性的展示。
评分有所得
评分弗洛姆笔下的现代人仿佛余则成: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里忍受孤独,空守一丝温暖……言归正传,作者对权威主义性格的描述让人冷汗直冒,阅读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自我检讨的过程。书最后作者相信计划经济能够克服异化,倒是出人意料,可惜言之不详。PS:扣掉一颗星是因为印刷排版的粗制滥造,封面的英文(“Feer”),第二章的标题(“暖味”),还有无数次出现的“守教改革”等等。
评分这个……封面上是不是有一个字写错了?
评分一本以学者式的严谨及诗人式的殷情写就的书。以悲观为论题,以理知为基调,以希望为收尾。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去读,或许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自由”这一概念,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我们的文明社会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