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变格

英雄变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白惠元
出品人:
页数:3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0563
丛书系列:三联精选(新)
图书标签:
  • 西游记
  • 文化研究
  • 文学研究
  • 文学
  • 神话
  • 中国文学
  • 白惠元
  • 民族话语
  • 英雄
  • 奇幻
  • 冒险
  • 成长
  • 东方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孙悟空这一形象为当代史浸染,亦在当代史中拖曳出多重刻痕。如同一个密码、一句暗语、一处机关、一道或童稚或苍凉的氤氲,可以瞬间触发、开启几代人的记忆深处。白惠元这本专著便似乎是在转动密室,展露并探究这个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形象内里的文化记忆与社会机制。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在形象学与幽灵学之间,在记忆与现实之间,在人与后人之间,展开一次摇曳生姿的文学之旅,亦是追问与苦思的历程。

——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研究孙悟空在现代中国视阈内的形象嬗变,进而探讨他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方式表征民族主体想象,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学术选题。白惠元这本专著对于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认同和主体构造, 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而在方法上则是实践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与批判性的成功范例。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IP”,从“民族英雄”到“超级英雄”,从“革命斗士”到“另类少年”,孙悟空这一古典文学形象凝聚着中国人最广泛的文化认同与最复杂的心理症候。白惠元这本专著是迄今为止对这一命题考察最全面系统、分析最独到深刻的研究成果。作者直面问题的勇气、撕裂问题的执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值得赞叹。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正如七十二变法术一样,孙悟空形象的文化传播同样充满了变异性,而这种变异性又可以历史化为现代中国的诸多激变时刻。晚清时期,作为一个“闯入者”, 孙悟空成为现代认识论的寓言;20世纪40 年代,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沦陷危机之下,孙悟空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三重维度上表达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激情;到了 80 年代,孙悟空在电视剧中被塑造为“孙行者”,“行者”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方式,夹杂着对西方现代性的热情与困惑;90 年代以降,重商主义的社会氛围导致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贬值”,于是孙悟空也遭遇了英雄主义的降落,同时孙悟空也成为中国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用叛逆/皈依这两副面孔诠释了抵抗/收编的青年亚文化机制;新世纪的时代主题是全球化,于是孙悟空成为了跨文化语境里的中国符号。

孙悟空的“英雄变格”正是今日中国“文化中空”的诠释,这一根植于中国民间智慧的阐释,跳出了西方现代性话语的二元对立结构,富有启示性。

作者简介

白惠元,1988年生,吉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电影与大众文化研究等。曾在《文艺研究》《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被《新华文摘》《中国电影批评年鉴》全文转载。编剧作品曾多次入围乌镇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南京当代青年剧场邀请周等,并获得奖项。

目录信息

序:“变”中的大历史/ 陈晓明
引 言
第一章 闯入现代:孙悟空与滑稽小说
第二章 金猴奋起千钧棒:新中国猴戏改造论
第三章 行者漫游:重读1986 版电视剧《西游记》
第四章 英雄降落:孙悟空与中国青年亚文化
第五章 多元中国:“离散”视野下的孙悟空符号
第六章 民族话语里的主体生成: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
结  语
附 录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2 版与1972 版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

评分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

评分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

评分

评分

昨天睡前看了白惠元的《英雄变格》,翻来覆去的寻思一宿,书里对西游记故事原型的讨论,还是让我倍感兴奋。 白惠元认为,西游记的故事,可能脱胎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流传的神猴传说。《大唐西域记》我们都知道,是玄奘和尚记录的取经见闻。而神猴传说,大致是说一个猴子大闹...

用户评价

评分

_(:з」∠)_可以算是一根标杆了。时刻置于历史的角度下看问题。但感觉自己对于老师们所讲的20世纪中国体认还不够。

评分

孙悟空这一形象在遭遇诸意识形态之时是如何被缝合、被纳入符号秩序的。启发最大的当属谈论《悟空传》的部分,如果说今何在用作品完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归顺,江南则是用行动(并因此更狡猾和……无耻?作者和我同年,看看人家的论文是什么出版社出的(倒地

评分

_(:з」∠)_可以算是一根标杆了。时刻置于历史的角度下看问题。但感觉自己对于老师们所讲的20世纪中国体认还不够。

评分

理论功底深厚,既能进入文本,又能以文本为中介展开文化政治批判,完成文本与时代情感结构的接合。一种经典“经典化”的典型研究,可以拿来做很多类似的形象分析,比如《白蛇传》。梳理出来的脉络如下:最开始的儒释道之争,晚清滑稽小说中“孙悟空游上海”去表达遭遇现代性的震惊,86版《西游记》与80年代知识届的关联,90年代的青年亚文化,如《大话西游》和《悟空传》,今天的“民族主体性”的表达。

评分

著者梳理晚清以降孙悟空的舞台(含影视)和文本形象的变迁脉络,分析了历史维度下对孙悟空形象的多种诠释,揭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书中运用了大量人文学科理论,涉及到大众文化、视觉文化、影视文学等许多领域,是一部很有启发性的跨学科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