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日》初版于1936年。它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街的一大盛事。它记录下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把那会儿的城市的慌乱、农村的崩溃、富有者的荒淫、饥饿者的挣扎、小市民的彷徨、求索者的奋勇……都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20180037虽然模式很好,但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还没有尽力的感觉
评分1936年5月21日,三教九流平民百姓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这一天的喜怒哀乐,我想这是被严重低估的第一部关于百姓的史记,惊讶许多人的文笔如此细腻沉重,翻开书全篇都写着人吃人!佩服三联的勇气,里面许多应该被禁的内容毫无删减,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都应该读的。
评分1936年5月21日,三教九流平民百姓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这一天的喜怒哀乐,我想这是被严重低估的第一部关于百姓的史记,惊讶许多人的文笔如此细腻沉重,翻开书全篇都写着人吃人!佩服三联的勇气,里面许多应该被禁的内容毫无删减,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都应该读的。
评分90多年前的世界,人们有相同的烦恼和憧憬。虽然大环境变化了,但社会的问题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变化,而人们心里的种种喜怒哀乐却还是一样的。太阳底下,永远都没有新鲜事。
评分90多年前的世界,人们有相同的烦恼和憧憬。虽然大环境变化了,但社会的问题只是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变化,而人们心里的种种喜怒哀乐却还是一样的。太阳底下,永远都没有新鲜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