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叙述

革命·叙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蔡翔
出品人:
页数:4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69.00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285077
丛书系列: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蔡翔
  • 文学研究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文学
  • 社会主义文学
  • 当代中国
  • 近现代史
  • 现代性
  • 革命
  • 叙述
  • 历史
  • 政治
  • 思想
  • 社会
  • 文本
  • 话语
  • 批判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传奇、动员结构、艺术个性、劳动等不同方面对1949—196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试图打通文本内部及外部,使文学重回公共领域;作者在强调中国革命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无理性的一面,而是严肃讨论这一正当性如何或因何生产出了它的无理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本书讨论了50—70年代社会实践的危机以及危机的克服,为进入1980年代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本书已出版英文版(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16年)和俄文版(俄罗斯东方出版社,15年),学术影响很大。

作者简介

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何谓文学本身》等。

目录信息

章节目录:
导 论 “革命中国”及其相关的文学表述 1
第一章 国家/地方:革命想象中的冲突、调和与妥协 23
一、“地方”风景的叙述以及“风景”再建的困惑 26
二、动员和改造中的“地方” 37
三、脱域、在地和“地方”的保存或者现代性的转换 57
结语 70
第二章 动员结构、群众、干部和知识分子 74
一、动员结构 74
二、群众 91
三、干部 100
四、知识分子 117
结语 124
第三章 青年、爱情、自然权利和性 127
一、青年或者“青年政治” 128
二、爱情或者“爱情故事” 145
三、性或者“性的叙述” 160
结语 167
第四章 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传奇 169
一、“平凡的儿女,集体的英雄” 170
二、传奇和一个故事的旅行 187
三、“读者”和“市场” 196
四、为何或者怎样重述革命历史 208
结语 220
第五章 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 224
一、《地板》的政治辩论和法令的“情理”化 227
二、《改造》以及改造的故事 235
三、《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 248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女性解放还是性别和解 264
结语 272
第六章 “技术革新”和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叙事 275
一、弱者的武器和工匠精神 275
二、“文化诉苦”与“技术革新” 288
三、反智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 302
结语 324
第七章 1960年代的文化政治或者政治的文化冲突 326
一、物质丰裕和物的焦虑 328
二、“脱离领土”的运动和“重建领土”的努力 337
三、生活小事和国家大事 356
结语:“文学青年”为何再次出现 364
结束语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 368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危机 369
二、克服危机的努力 380
三、1980年代的知识转型 388
结语 392
主要参考文献 394 后记 39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评分

蔡翔老师这本书写得比较细致,可以说既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更是对60年代人自身体验的书写,值得精读。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文学青年”出现的讨论。20世纪中国,举凡“五四”“抗战”“建国初”一直到80年代,社会一旦发生变动,“文学青年”就应唤而生,实在...  

评分

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评分

当代思想或者当代理论的深刻分歧,可能更多的冲突来自于历史领域。“了解之同情”的前提,即确立什么样的“历史态度”,这一态度既是学术的,更是政治的。而在“当代中国”这一范畴中,“历史态度”指向的是“弱者的反抗”,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历史态度”,即...  

评分

蔡翔老师这本书写得比较细致,可以说既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更是对60年代人自身体验的书写,值得精读。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文学青年”出现的讨论。20世纪中国,举凡“五四”“抗战”“建国初”一直到80年代,社会一旦发生变动,“文学青年”就应唤而生,实在...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太好,比较散漫的二手知识,还比不上李扬那本呢。有人评价戴锦华说“读这样的书就是为了不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那我觉得这评价也可以放在这本(或者更多本)书上。

评分

『一方面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形态,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社会主义进行一种危机化的处理,这一处理既设计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也涉及到对这一危机的克服以及克服的资源。』部分地方还是蛮有启发的,就是这让人一言难尽的文笔啊...感觉新左的文学批评文笔太绕了,难怪王彬彬吐槽多次

评分

有一种凭阅读经验的论证感

评分

跪下读书。

评分

有一种凭阅读经验的论证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