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蔡翔 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当代中国 近现代史 现代性
发表于2025-02-22
革命·叙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传奇、动员结构、艺术个性、劳动等不同方面对1949—196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试图打通文本内部及外部,使文学重回公共领域;作者在强调中国革命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无理性的一面,而是严肃讨论这一正当性如何或因何生产出了它的无理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本书讨论了50—70年代社会实践的危机以及危机的克服,为进入1980年代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本书已出版英文版(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16年)和俄文版(俄罗斯东方出版社,15年),学术影响很大。
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何谓文学本身》等。
经典的新左派文学批评,评分有些虚高,可能是蔡老师的学院派转型作品,难免在论述中出现“漫谈”与理论碎片化的情况。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叙述的文化想象,“文学叙事”成为共和国“想象”的强大载体。同陈晓明对17年文学的定位一样,作者以一种“弱者的反抗”视角,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寻找一种“正当性”,即“革命中国”是区别于“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而存在的,前者在社会构想的乌托邦性质,以一种动员结构的模式,将“地方、工人阶级、知识青年、干部”等议题以文学想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其深层却置身于复杂的历史场阈和与“传统/现代”有着高频的互动关系。
评分社会主义文学的研究著作,用的材料不算新鲜,讨论的问题很有意思。书籍纸张很是考究,非常轻薄,有种台版书的感觉,装帧也不错,尽管书很大但翻开180度毫不费力,很适合阅读收藏。爱上北大出版社了。
评分信息量好大,研究路径对于研究当代文学是蛮重要的,感想是能对那些很难读下去的特殊时期文学作品细细解读并且加以知识化理论化形成一份社会思想研究材料,很牛掰了,正如作者前后强调的,当我们思考世界应该怎样?就会走向政治。文学和社会政治的互动是一种有些乏味的方式,但当思考表达去除那些情感的词藻,最终说的还是这些事儿。最近看了太多社会主义及它的危机(头炸)
评分换个论述换个视角(堵得很不顺畅,有些启发
评分还没读完,还书日期到了
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评分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评分等蔡老师这本书很久了。谁知一时疏忽,结果卓越网上就卖没了,害得我在其他不方便的网站找了很长时间,总算订到了,现在还没有到。
评分蔡翔老师这本书写得比较细致,可以说既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更是对60年代人自身体验的书写,值得精读。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文学青年”出现的讨论。20世纪中国,举凡“五四”“抗战”“建国初”一直到80年代,社会一旦发生变动,“文学青年”就应唤而生,实在...
评分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革命·叙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