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攜迴的王玠《金剛經》産生於公元868年,它是目前世界紀年最早的印刷書籍,現收藏於英國國傢圖書館。
英國著名漢學傢吳芳思和英國國傢博物館修復部主任馬剋·伯納德,在本書中嚮我們講述瞭關於發現、轉移和修復經過,更在中國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等 更廣泛的背景下,為我們呈現瞭印刷這部《金剛經》的紙張、油墨乃至印刷工序等種種珍貴的曆史資料。英國國傢圖書館修復人員曆時近40年(1972—2010),終於使這部破爛不堪的《金剛經》印本恢復至近乎誕生時的模樣。
本書以客觀、冷靜、真摯的筆觸,並配與珍貴的插圖,從人文、曆史的廣闊視角,涵蓋中亞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藝、文物修復等多領域知識,敘述瞭這部王玠《金剛經》印本重見天日的完整過程。
吳芳思 Frances Wood,知名漢學傢,英國國傢圖書館亞非部中國組組長。其齣版的著作有《馬可·波羅真的到過中國嗎?》《口岸往事:海外僑民在中國的迷夢與生活:1843—1943》《絲綢之路2000年》《秦始皇傳:外國人眼中的秦始皇》《中國的魅力:趨之 若鶩的西方作 傢與收藏傢》等。
馬剋·伯納德 Mark Barnard,英國國傢圖書館修復部主任。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精心工作,馬剋·伯納德完成瞭館藏的由斯坦因在敦煌莫高窟取得的漢文印本《金剛經》的修復。
关于敦煌的故事和画册我看了很多,古籍探索的貌似是第一次看,薄薄的一册,深蓝色的封面,描金的佛像,白色字体的书名,还有佛指拈花在白色的竖腰封上,设计静穆,即便是腰封也没有令人要疯的意思。 整本书大概140页,我本以为是讲述金刚经故事的宗教书籍,但翻看目录就发现了...
評分 評分关于敦煌的故事和画册我看了很多,古籍探索的貌似是第一次看,薄薄的一册,深蓝色的封面,描金的佛像,白色字体的书名,还有佛指拈花在白色的竖腰封上,设计静穆,即便是腰封也没有令人要疯的意思。 整本书大概140页,我本以为是讲述金刚经故事的宗教书籍,但翻看目录就发现了...
評分 評分太基礎瞭,幾乎就是博物館展品的拓展說明書。然而看得齣翻譯、排版、裝幀還是費瞭心血的。140頁的小書居然也能賣到近50元,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也看不起實體書瞭。
评分非常非常推薦,誰讀誰知道。讀完又想飛去敦煌看洞窟,太美瞭太美瞭!詞窮,真的太美瞭!藏經洞內大量經書文物流散海外令人扼腕,但換一個角度,自上個世紀初,它們被運齣海外仔細收藏認真研究科學修復,不全然壞事。
评分有博物館修復的一手照片。
评分臨行前,任繼愈先生交代:“你去瞭以後,與英國方麵商議一下,斯坦因搞去的那批東西,彆的先不說,能不能把那件《金剛經》還給我們?”
评分最早有紀年的刻本發現、修復過程。不同時期保存、修復的觀念變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