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原十九司,1944年生於群馬縣,東京教育大學大學院碩士課程中途退學。現為都留文科大學教授。專業為中國近現代史、東亞近現代史。關於南京事件的論著有《東亞中的日軍》(大月書店)、《中日全麵戰爭與海軍》(青木書店)、《南京事件》(岩波新書)、《南京難民區的百天》(岩波現代文庫)、《南京事件與日本人》(柏書房)、《體驗者講述的南京事件》(高文研)等。此外,作者也是歌、人,著有《笠原十九司歌集·同時代》(本阿彌書店)。
羅萃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日語教師。譯著有《戰敗前夕》、《通嚮武陵桃園》、《南京大屠殺資料集——日軍官兵日記》等。
《南京事件爭論史:日本人是怎樣認知史實的》內容簡介: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他們殘害殺戮瞭無以計數的戰敗投降的中國士兵、俘虜以及普通市民。盡管曆史資料已充分錶明:“南京事件”是證據確鑿的史實,然而在日本,竟然存在“南京事件”否定派,他們固執地為否定“南京事件”而“爭論”至今。《南京事件爭論史——日本人是怎樣認知史實的》將嚴謹地追溯、考證“爭論”事件的整個過程,指齣“否定派”所持論據中的破綻、識破其花招,拷問滋生如此“爭論”的日本人之曆史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要一群畜生認識到它們犯下的罪,難也,難於上青天。
评分以前一直喜歡讀笠原先生寫的書,不過,對這本書比較失望。首先作者沒能以客觀的立場來梳理這段歷史,隻要提到虛構派和中間派的著作,就基本少不瞭批判,而且有些批判的情緒化太嚴重,已經上升到諷刺和挖苦的程度。因此,嚴格來說,這本書應該叫大虐殺派眼中的南京事件爭論史。此外笠原的一些批判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比如本書P.106對秦鬱彥的指責。笠原指責秦對小野賢二提供的新史料“絲毫沒有考慮” ,仍然依據兩角業作手記推定木府山事件中中國戰俘的死者為8000人。不過,秦實際上引用瞭小野提供的新史料大勢隆陣中日記(《南京事件 增補版》P.145-6),所以並非是“絲毫沒有考慮”。而且,根據兩角業作的手記,8000俘虜實際上大部分都成功逃跑,被日軍殺死的幾乎沒幾個,因此秦不可能依據這樣的史料來推斷8000人這個數字。
评分良心日本學者啊。。。客觀 以及竪排版能不能不要字體大大小小。。- -
评分日本曆來在南京大屠殺上爭論不休,態度多次變化,這本書按時間綫梳理日本各界的錶態及演變。後麵直接列齣一串書單,倒是很省心。
评分值得看看,日本對南京屠殺認識的演變史和學術爭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