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
目前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细节里的江湖 读中信出版社张玮《历史的温度》 文/方木鱼 历史,是需要细节的。 读书的时候,勾陈起某件史实,总会想起来小时候那些历史课本中让人头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干巴巴,冷冰冰,背诵记忆起来是如此痛苦,及至年长,读得越多,阅历渐深,越是感慨唏嘘不已。 ...
评分(如果可以,我愿给出10颗星) 看到前面人物篇的几篇文章,发现跟课本上学到的完全不一样,尤其是爱迪生(电灯泡居然不是他发明的,而且他也没有太辛苦的实验灯丝)。读到后面战争篇的时候,几度泪目——抗日战争中被课本略过的那些中国军人。 人人都记得与舰相始终的邓世昌,...
评分这种快餐科普书能成为历史类的热门真是历史的悲哀,归入故事评书类再整个有声小说可能更好些。 在我看来,这书名应该改叫故事的温度,因为作者无非是在用他那甲亢的记者稿风格,讲着一个个符合新时期节奏、三观、站双边的故事,跟他想努力划清界限的前人编的爱迪生、地动仪等故...
评分喜欢历史已经很多年了,说来惭愧,我对历史的认识水平一直处于八卦新闻的水平。直到遇到《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后,我才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没有经过文学加工改造的历史也可以写得那么好看,原来对历史人物的点评可以这么生动,自然,贴近我们...
厕所读物……不上厕所看不下去的朋友圈文章。基本都是近代历史,没事随便看看就好了。
评分(201734)浅,只适合作为公众号阅读,不足以撑起一部书
评分逛中信书店,看到排在畅销书首推位置,就果断买来读,结果发现笔力太弱,也不过是适合消磨地铁时间的文集
评分正是这种写法让“历史”走向浅薄——然而我读完了全书,汗。
评分讲述课本之外的历史的背面,理性又不失温情,读到后半段数度热泪盈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