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
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
目前该微信公众号拥有近20万爱好历史的读者。获凤凰网和“一点资讯”颁发的2017年自媒体“年度内容突破奖”。
中国近代史,是令人心酸的血泪史,从一张张不平等条约,到一座座城市沦陷,烽火狼烟、尸山血河,勿忘国耻、勿忘前人。 这个世界总是畏强欺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14万华工,1921年战争结束后,11万人回到家乡,2万多人杳无音讯、埋骨他乡。谁能体会一个从农业国家走出来...
评分这种快餐科普书能成为历史类的热门真是历史的悲哀,归入故事评书类再整个有声小说可能更好些。 在我看来,这书名应该改叫故事的温度,因为作者无非是在用他那甲亢的记者稿风格,讲着一个个符合新时期节奏、三观、站双边的故事,跟他想努力划清界限的前人编的爱迪生、地动仪等故...
评分这本书是在南昌旅游时,在火车上、地铁上、公交车上、排队时读完的,全书分为上下2册,上册主要包括“人物、逸闻、战争”三部分,下册主要包括“人物、逸闻、信念、五环”四部分。 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眼中的历史以及人物,会让读者打破自己的认知范围,不局限于只...
评分这两天不自觉的放缓了阅读的速度,一直在思考要如何评价这本书,脑中构思了很多次,删删减减了很多回。 嗯呐,不深刻也不一定客观,作者太清楚使用怎么样的文字手法调动读者的情绪,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他真的做的很好很好:不同平常的选材,引人入胜的故事,适当控制的抒情,拿...
#每日一书549#这本书,十分适合漫漫长夜。上个月第一次读这本书,一直读到了凌晨三点。“温度”这种东西,很容易写成“鸡汤”,但这本书并没有。“温度”之外,这是一本有厚度,有态度的历史读物。
评分作者分了三个篇章:人物、逸闻和战争篇。就我而言趣味性和易读程度也是随着递减。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在有限的篇幅里最大限度地去还原一个人物、一段故事或一场战争。作者不偏不倚,是非正反留给后人说。不足嘛,就是感觉人物篇还不够过瘾!期待日后会看到作者专门写一个朝代的历史。——一个历史渣渣
评分这是一个特别浮躁和功利的时代,人文历史被排到了不紧急不重要的位置,很高兴可以看到这个公众号不做广告不追热点,踏实的写那些慢慢被遗忘的故事
评分读着挺有意思的,也补上了我近代史的一大块空缺,对许多人物有了深入发现的想法,毕竟历史教科书是有限的。 作者张玮也是个很有温度的人,他当时在公众号搞了个活动,只要是语文或历史老师,都能免费领取这本书。过了几天我真的收到了它,会在晚自修时带去教室看,也给学生们看,也在课上讲讲故事。很有意义的举动,对我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阅读,再一次感谢作者。
评分除了文末的馒头说结论稍显政治正确和欠缺深度之外,历史事件看得让人停不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