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案与刑

清代的案与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郑小悠
出品人:汉唐阳光
页数:27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4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3107934
丛书系列:汉唐阳光人文图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清史
  • 法制史
  • 明清史
  • 法律
  • 中国历史
  • 社会学
  • 中国
  • 清代
  • 案件
  • 刑法
  • 司法
  • 历史
  • 清史
  • 刑事
  • 案例
  • 制度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盛典”年度新人奖得主郑小悠新作,重新审视清代一系列典型案件,解析其制度设计的漏洞所在。

◎一系列几度反转的惊世奇案,折射出清代的治乱兴衰。

◎帝王心术、官场规则、制度弊端、人情罗网,如何盘根错节,使得清代法律的天平摇摆不定、案情的走向充满变数?

◎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原本寻常的普通案件,为何会升级成内幕重重、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

◎皇帝的政治意图、个人好恶如何影响案件的最终裁决?

作品简介:

历史上涉及多方、影响广泛的大案要案,其发生、审判及最终裁决,往往充满诸多值得深思的细节,可谓回溯及研判历史的重要标本。

本书上编《旧案重审》,以充满现场感的叙述,重现了自雍正至光绪年间的多桩案件。这些案件起初都看似平常,但最终升级成轰动一时、引起皇帝关注的大案,其案情反复、内幕重重,令人惊骇,最终审判结果耐人寻味。作者在还原案件过程之后,予以理性审视,探讨了清代法律制度中的种种弊病,譬如刑讯逼供、讳盗诬良等,以及其深层症结所在。

下编《刑期无刑》,选取清代法制体系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如仵作、禁卒、提牢官乃至皇帝,展现他们作为体制中的“螺丝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履行职责时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展现了清代法制体系的审案流程、机构设置、人事机制以及明暗规则。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上编中所述的案件。

本书以重述案件的方式还原历史现场,也从侧面描绘出清代由盛世坠入末途中的政局更迭、官场生态与世情人心。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反思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某些痼疾。

作者简介

郑小悠,女,1987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擅长历史文学、历史普及类作品的写作,文笔生动平易、引人入胜。其作品《年羹尧之死》一经出版,即受到好评,影响广泛,入围《新京报》2018年年度好书;获得“2019博库·钱江晚报春风悦读盛典”年度新人奖。

目录信息

● 上编 旧案重审
“能吏”之祸:一桩民妇走失案背后的雍乾政风之变/3
新君的麻烦/3
亲家成仇家/6
“能吏”高人杰/10
杨氏“复活”/14
督抚角力下的大结局/18
刑讯及其“世轻世重”/23
讳盗诬良:制度漏洞酿成的惨剧/29
律例设计精细,却难免冤案发生/30
从制度上找漏洞:讳盗诬良是如何发生的/36
重臣与宠臣:一桩杀妻案引发的权力较量/40
涉案人员/40
案件始末/43
处理结果/47
余音/51
冤狱起山阳:洪水过后的新进士之死/55
自杀?还是被自杀?/56
利欲熏心的府县与颟顸昏聩的大僚/59
来自皇帝的焦虑/65
冒赈与吃赈:赈灾官吏怎样发国难财/68
黑幕笼罩泰山脚下:嘉庆年间的徐文诰京控案/72
积案累累,京控纷纷/72
事主耶?凶手耶?/75
救官不救民/79
外间风气非一人能变/85
一场震惊御座的反转剧:嘉庆年间直隶迟孙氏京控案/90
冤沉似海的惊天大案/91
瞠目结舌的案情反转/93
插曲:对一个“惧内庸夫”的道德审判/97
图准不图审:反转剧里的京控弊端/98
人情难却:道光年间的一件刑部舞弊案/102
从上下其手到真相大白/103
刑案中的人情难却/108
刑部的纠错机制/110
闺门奇祸:道光年间的德清徐氏狱/113
秽事出清门/113
发痧?自缢?还是被杀?/115
主审死了,主犯也死了/122
似是而非的大结局/129
“办七分不公道事”/132
内轻外重,事已积成:
光绪年间的河南镇平王树文顶凶案/136
偷梁换柱,一错到底/137
内外角力,唇枪舌剑/139
积重难返,大势已去 /146
● 下编 刑期无刑
清代刑部的审案流程/155
移送与派审/156
审讯与用刑/159
定稿与上奏/163
笔尖儿立扫千人命:清代的秋审与秋审处/168
地方秋审/169
秋审处的机构设置/171
秋审处的运作模式/173
秋审处的人事机制/175
清代刑部的提牢官/180
新官试金石/180
处分压力/182
经费压力/185
人事压力/188
恤囚福报/189
身负重任的小人物(一):清代刑部的书吏/191
清代部吏的生存状态/192
刑部书吏特殊性成因分析/197
刑部书吏的一些遗留问题/203
余论/208
身负重任的小人物(二):清代刑部的仵作与禁卒/210
刑部的仵作/210
刑部的禁卒/219
法司依律,天子衡情:清代的皇权与刑案/226
政治大案中的皇权/229
普通刑案中的皇权/235
怎样认识清代刑案中的皇权/238
附录1/246
附录2/250
参考文献/25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的人写普及读物是把自己论文的摘要拿来出版了,比如讲谈社的那一套中国史。有的人干脆是把论文出版了,比如辛德永。我觉得普通读者最受用的还是研究背景拿例子扩写一下。 仍然不算是很入门的普及读物,有很多可以细讲一下,比如斩监侯到底多少落到实处,交部议处都是什么结果...

评分

全书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讲述了几件清朝中期和晚期的著名『京控』案件。所谓『京控』,就是原本的地方案件,由于当事人不服判决或是蒙受冤屈,赴京城上诉,案件上达天听,由皇帝下旨发回重审,也就是所谓的『告御状』。这些京控案件本来只是地方上的普通案件,但是最终发展成...  

评分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 此前是和单位同事在讨论某个案件时向我推荐,称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和本书写的案子类似。后来买了有半年时间,近来无事在家便拿来阅读。 序言部分提到,将本书作为科普类读物,但是无论是前部分的案例还是后部分的制度介绍,离通常的科普读物的差距还是太大...  

评分

近读《年羹尧之死》《清代的案与刑》,感觉之好,出乎意料。两书出自同一作者,一位史界青年才俊。作者沉潜于一人一事,一案一例,皆据真实成书。所叙,来龙去脉,毫发不遗,令人信服;所论,以学为基,以识取见,足以益人。书中所引文字,译为白话,使读者一目了然,也是颇费...  

评分

有的人写普及读物是把自己论文的摘要拿来出版了,比如讲谈社的那一套中国史。有的人干脆是把论文出版了,比如辛德永。我觉得普通读者最受用的还是研究背景拿例子扩写一下。 仍然不算是很入门的普及读物,有很多可以细讲一下,比如斩监侯到底多少落到实处,交部议处都是什么结果...

用户评价

评分

方苞一篇文章,压了刑部100多年啊

评分

真心一般,皮毛之浮也

评分

北大历史系博士郑小悠继《年羹尧之死》之后的又一部新作,其史料驾驭能力和文笔老道程度,相较前作更进一步。全书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清代大案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讲故事的层面,而是始终以生动的案例叙事,来关照清代法律体系的运转情况、制度优劣,以及案件审理背后的人事纠葛与政治斗争;下部更是采取以小见大、以人见制的方法,通过刑部中关键岗位和典型人物故事的介绍,把清代刑部的运作机制与权力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虽富于学理,但整体流畅清晰的文笔,让作品能为一般大众读者所从容阅读;虽定位于通俗史学作品,但字里行间的历史、制度与个体关照,又体现出良好的学术训练功力。非常值得推荐的一部作品。

评分

案子有些太简单了,刑律部分又不成体系,略失望。

评分

太薄,话没说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