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力量》是BBC新千年以来最富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曾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等多项国际大奖。同名著作一经推出,便跻身艺术史经典之列。
八件无与伦比的大师之作,从卡拉瓦乔的《大卫和歌利亚》,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者沙玛将我们从美术馆的舒适区里赶出来,以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历经种种不甘与不堪,孤注一掷的时刻——杰作自此诞生。“艺术有什么用?”八件杰作给出了各自的回答。
图书推荐
鲜明的热忱、雄辩的论述,还有敏捷的思维……作为一位才子式的传播者,(沙玛)知道如何把事实和论述转化成强力而流畅的叙事。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极好的作品,带着攫人注意力的深刻洞见的回响……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华美构思和呈现的著作。世界范围内只有少数几本书能与之媲美。
——《西部日报》(Western Daily Press)
西蒙•沙玛(Simon Schama,1945- )
英国作家、历史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及艺术史教授,在艺术史、荷兰史和法国史方面尤有建树。著有《爱国者和解放者》《风景与记忆》《乱世交汇:英国、奴隶与美国革命》《伦勃朗的眼睛》《犹太人的故事》等,作品曾荣获沃夫森历史奖、W.H.史密斯文学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沙玛还在BBC电视系列纪录片《英国史》(2000)、《艺术的力量》(2006)、《文明》(2018)中担任撰稿人和主持。
最震惊的不是书中艺术家的故事,也不是艺术的力量,而是作者的文笔。 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好! 刚翻开书读《引言》的时候,就被第一二段震惊了: 把一个人逛美术馆那种小心翼翼、担心受怕,又还要装得高雅的蠢样子刻画得淋漓尽致。 看这一串排比:“那些银盘子上的草莓,你难道尝...
评分总体还行,印刷色彩细节还是可以的,就是有点反光。边看边用小日历记一下每一章的简单感受几个字,最后发现和人家的封面风格还挺配呢,都红红,留存。 卡拉瓦乔和贝尼尼的两章最精彩,文字有力也比较流畅。当然首先是人家的作品有力量。 梵高和毕加索的也还行。觉得伦勃朗和透...
评分 评分长假最后一本,现在只看了一半,希望今天能看完。这本书有一部同名的纪录片,很赞,当年我把那部纪录片来来回回看了两遍,无他,因为涵盖了我最喜欢的卡拉瓦乔、伦布朗以及透纳。原以为同名的书是纪录片的文字记录,看了却发现略有不同,视频的方式更侧重于跌宕起伏的情节铺垫...
评分山巅之上,石头垒砌的塔楼孤单矗立,那道光,像是神的启示,护佑着崇高静穆的孤独,离开这个世界,进入天堂。 这是威尔士王子的象征,他渴望自由,却被禁锢在山巅,唯有死去,才能完成反抗,拥抱自由。 如此高远孤洁的隐喻,已然预示着透纳不同流俗的心灵,向往着悲剧性的崇高...
就还好吧,不至于评分高到9分这么吓人…写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三星半,给不算虚高的定价加半星
评分对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大卫、透纳、凡.高、毕加索、罗斯科的生平和作品有一个简单的疏理和描绘。如果图文的对照做得再好一点,阅读体验应该会更好。
评分文笔流畅,翻译也没有违和感。里面介绍的人物除大卫之外,都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家。一边看文字介绍一边对照着看画,有时会觉得很感动。逃避读文献的时间里读完这本书,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评分就还好吧,不至于评分高到9分这么吓人…写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三星半,给不算虚高的定价加半星
评分读不下去了,为解读梵高、透纳、卡拉瓦乔提供了一种新鲜视角,其余待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