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休谟建立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本书1954年出版了英文首版,1980年出版了第二版,2001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再次以平装本形式修订重印。半个世纪以来,莫斯纳的《大卫·休谟传》一直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和作家的(现代) 最权威的传记。本书不仅对大卫·休谟的生平有详细的著述,披露了关于休谟的罕见史实,同时也还原了一个精彩纷呈的18世纪,更探究了休谟所有的智识领域和智识活动,探究了作为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文人的多重面向的休谟,休谟的哲学——作为一种心智倾向,它为自己找到了这些面向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这个新版本中有详细的书目、索引和文本补充,使之成为学者和高年级学生研究休谟、认识论和哲学史的完美文本。它也是那些对18世纪和启蒙运动感兴趣的历史学家、文学学者以及任何对启蒙哲学感兴趣的读者的理想选择。中文版即是根据此版译出。
--学者及媒体推荐—
莫斯纳的著作是一项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对于休谟研究者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所有喜欢与研究18世纪启蒙运动和文学史的学者以及读者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宝藏。——Richard H. Popkin,哲学季刊
这部堪称典范的作品已经远超一本传记的价值。它是对18世纪热烈的智识研究的回应;它不仅关乎哲学研究,更是面向大众之书。——C.E. Vulliamy, 观察家
这是一部酝酿已久的著作,在经过近20年的漫长准备之后,它于1954年首次付梓。这部传记是作者漫长而快乐的研究生涯所孕育出来的丰盈厚重之作。作者兴趣广博、智力超群,对18世纪启蒙运动和休谟研究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泰晤士文学副刊
欧内斯特·C. 莫斯纳,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英语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文学与18世纪启蒙哲学。他大半生都在研究休谟,除了在顶级历史、文学和哲学期刊上所发表的数十篇有关休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外,还撰写并编辑了《被遗忘的大卫·休谟:好人大卫》、《休谟新书信》(与R.Klibansky 合编)等,对20世纪下半叶休谟研究的新拓展有筚路蓝缕之功。
1711年,大卫·休谟(David Hume)出生在爱丁堡的一个律师家庭。这个家庭自称是古老的霍姆(Home)家族的后裔。 富裕的生活让休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传记作家欧内斯特·C.莫斯纳撰写的《大卫·休谟传》里,大卫于1727年7月4日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说:“我读书是随兴...
评分文/朱与非 在休谟的六卷本煌煌巨著《英国史》(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被译介到汉语世界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休谟还是如此成功的历史学者。然而,19世纪的英语读者却是首先通过他的《英国史》而认识休谟,而不是通过他的哲学。从当时留存的图书馆索引目录看,休谟通常归属历史学家...
评分1711年,大卫·休谟(David Hume)出生在爱丁堡的一个律师家庭。这个家庭自称是古老的霍姆(Home)家族的后裔。 富裕的生活让休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传记作家欧内斯特·C.莫斯纳撰写的《大卫·休谟传》里,大卫于1727年7月4日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说:“我读书是随兴...
评分李文倩 休谟似乎是难以“定义”的。在一些人那里,休谟是不折不扣的“好人”,而在另一些人那里,休谟则是堕落的“异教徒”、“无神论者”。不仅对其个人品行评价悬殊,而且在对其职业身份的认定上,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在18世纪的一般公众那里,休谟可能主要被视为历史学...
评分1711年,大卫·休谟(David Hume)出生在爱丁堡的一个律师家庭。这个家庭自称是古老的霍姆(Home)家族的后裔。 富裕的生活让休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传记作家欧内斯特·C.莫斯纳撰写的《大卫·休谟传》里,大卫于1727年7月4日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说:“我读书是随兴...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心怀善意且生龙活虎地给久违的朋友们写信;还在校订他的《随笔和论文》和《英国史》;还在关心爱丁堡大学和苏格兰教会的补缺;还在如饥似渴地品读新近出版的书籍。简而言之,一切活动如常。当时,休谟正翘首以待的两本书,一本是爱德华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本是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春,在迫不及待地读完这两本书之后,休谟提笔分别给这两位作者写了贺信。休谟最感焦心的仍是其手稿的处理,尤其是那些尚未出版的手稿的处理。他下定决心要确保《自然宗教对话录》的出版。这本书写于1750年代早期,初校于1760年代早期,并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休谟再度对它进行了校订和润色。休谟并非不愿意发表那两篇扣压的论文——也即《论自杀》和《论灵魂不朽》,但他并未坚持己见。
评分终其一生,休谟都带有浓重的低地口音,但下大力气学习写高质量的标准英语。didn't expect that lol
评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心怀善意且生龙活虎地给久违的朋友们写信;还在校订他的《随笔和论文》和《英国史》;还在关心爱丁堡大学和苏格兰教会的补缺;还在如饥似渴地品读新近出版的书籍。简而言之,一切活动如常。当时,休谟正翘首以待的两本书,一本是爱德华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本是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1776年春,在迫不及待地读完这两本书之后,休谟提笔分别给这两位作者写了贺信。休谟最感焦心的仍是其手稿的处理,尤其是那些尚未出版的手稿的处理。他下定决心要确保《自然宗教对话录》的出版。这本书写于1750年代早期,初校于1760年代早期,并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休谟再度对它进行了校订和润色。休谟并非不愿意发表那两篇扣压的论文——也即《论自杀》和《论灵魂不朽》,但他并未坚持己见。
评分斯多葛式之人看伊壁鸠鲁式之人的传记,味如嚼蜡,即使很佩服他的哲学
评分终其一生,休谟都带有浓重的低地口音,但下大力气学习写高质量的标准英语。didn't expect that lol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