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与进入

迂回与进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法] 弗朗索瓦·朱利安
出品人:
页数:369
译者:杜小真
出版时间:2017-11-1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31421
丛书系列: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国哲学
  • 语言与文化
  • 文化研究
  • 汉学家
  • 商务印书馆
  • 朱利安
  • 迂回
  • 进入
  • 探索
  • 思考
  • 成长
  • 人生
  • 哲学
  • 选择
  • 路径
  • 内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作者简介

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 Julien,又译于连、余莲;1951-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汉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法国中国研究会会长、巴黎第七大学东亚系系主任、国际哲学院院长。2010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奖得主。法国大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世界研究学院“相异性教席”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写作与革命》《过程与创造》《迂回与进入》《道德奠基》《圣人无意》《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平淡颂》《时间论》《大象无形》《从“存在”到“生活”:中欧思想关键词》《美,这奇特的理念》《论普世》等。

译者杜小真(1946— ),1978年开始从事法国哲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自由与存在的重负》《遥远的目光》《勒维纳斯》《远去与归来》等。主要译著有《西西弗神话》《声音与现象》《自我的超越性》《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想象》《迂回与进入》《宗教》《论爱》等,并发表相关译文多篇。

目录信息

p31頁下注第4行,“部有生動的體現”當爲“都有生動的體現”
p40,「看一下一個莎士比亞譯者的中國文人是如何描寫“罵人的藝術”的」。p44註釋21,對此句的註釋爲「林語堂:《罵人的藝術》,發表時署名爲秋浪」。按林語堂沒有譯過莎士比亞,這裏當指梁實秋。p40下引一段文字也是梁實秋《罵人的藝術》中的文字。
p128正文末行,美譽任何價值領域超越了社會領域——沒有任何價值領域超越了社會領域
p166頁下注倒數第3行,“中國的節食者”,“節食”當爲“解釋”或“注釋”
p207第1段倒數第2行,對踱點——對蹠點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评分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评分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评分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艺术家开始在各种双年展中抛头露面:蔡国强的许多作品便是用宣纸和火药作成;徐冰在空旷的房间里洒满911废墟的灰尘,并在房间的中心遗下“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禅语……。再看如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户开花,我们隐约有了这样的印象:中西文化正在...  

评分

几乎比任何中国人的思辨都要成功。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效”的两本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就是任不寐的《灾民论》和这本书。不过于连的思路必须要回溯到春秋时期才可以,这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常规思维——就像他们似乎谈论什么都要回溯到苏格拉底一样。 不过显然这只...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古汉语言中探讨中国式思维的缘起。作者看到:含蓄迂回不止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还塑成了他们的理性。这种迂回是规避本质还是穿透本质后的回归?作者试图剥离纯粹的形式来考究一番。但最后他还是在处理事件,而非哲学。

评分

完全不明白用意,看的很厉害是了...感觉自己没有一套强势的诗文话语体系跟Julien对读,结果读起来好像事事从前都知晓,但又未被明说。但想来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评分

「更普遍地讲,由于对言语持保留态度,由于钟情于“不-说”,中国传统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清楚知道的而又可能从未给予足够重视的东西:从古希腊开始,我们信任言说和解释的力量。因为,言说和解释的力量是西方在制度方面建立的最重要的东西——民主和正义机构(法庭、议会)——的基础。这种力量与哲学研究相混起来:柏拉图说,思维与话语是同一个东西,因为思维本身就是内心“无声”的对话(孔子却说:“默而识之”。中国人一再重复这种说法);他甚至把宗教改造为神学(在中国则相反,我们会为她没有教义信条而惊奇,而且因为没有信条,也没有宗教战争)。最后,当西方传统意识到(对神明)难以描述的东西时,那就由上帝说话,西方传统求助于启示的话语。在中国,“天”是不说话的。或更准确地说,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天何言哉?”」

评分

完全不明白用意,看的很厉害是了...感觉自己没有一套强势的诗文话语体系跟Julien对读,结果读起来好像事事从前都知晓,但又未被明说。但想来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评分

虽有重描之嫌,鞭辟入里,孔孟老庄至李杜金圣叹,感而遂通天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