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文明作为重新思考西方古希腊传统的中介,作者要向西方人展示,与“正面”针锋相对的“迂回”——这另一种意义策略得以建立的逻辑及其特殊的有效性。一个西方学者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解读,发现了一种并不意在本质普遍性的“记号”的话语,中国文化的暗含意义的丰富与智慧的价值由此而生,距离如何成为有效的源泉?或换言之,迂回凭什么得以提供进入?
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cois Julien,又译于连、余莲;1951-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汉学家,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曾任法国中国研究会会长、巴黎第七大学东亚系系主任、国际哲学院院长。2010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奖得主。法国大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为巴黎人文之家基金会世界研究学院“相异性教席”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写作与革命》《过程与创造》《迂回与进入》《道德奠基》《圣人无意》《经由中国——从外部反思欧洲》《平淡颂》《时间论》《大象无形》《从“存在”到“生活”:中欧思想关键词》《美,这奇特的理念》《论普世》等。
译者杜小真(1946— ),1978年开始从事法国哲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法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自由与存在的重负》《遥远的目光》《勒维纳斯》《远去与归来》等。主要译著有《西西弗神话》《声音与现象》《自我的超越性》《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想象》《迂回与进入》《宗教》《论爱》等,并发表相关译文多篇。
几乎比任何中国人的思辨都要成功。 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效”的两本关于中国的文化哲学,就是任不寐的《灾民论》和这本书。不过于连的思路必须要回溯到春秋时期才可以,这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种常规思维——就像他们似乎谈论什么都要回溯到苏格拉底一样。 不过显然这只...
评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评分 评分迂回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怎么样的程度上能成为一种进入? 最喜欢里面的《云和月》。呵呵 好看
评分迂回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在怎么样的程度上能成为一种进入? 最喜欢里面的《云和月》。呵呵 好看
作者通过对希腊逻各斯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对比与分析,得出我们可能存在两种看待事物的方法。 1.区分为二:在区分中,一切都反映自身,但是却在另一个层面反映——不管是模仿还是赋之以形,一切都以这种方法获取自己的实在。世界被分割为二,表象与本质,人们借以话语来阐述世界。话语有一个对象,人们努力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最大可能地确定与解释它。 2.迂回与进入:在迂回中,一个反映另一个并与之沟通,因为二者并行且相关联,并不存在孤立的对象本身,对象以与其它对象的作用与关系来显现自身。语言只作为载体,对语言的要求并不严格、精确与苛责,而话语本身也由于这种从容掠过而更加“微妙”,其模糊和隐喻的特性让其进行无穷的内在活动。通过这种不断迂回的方式,我们得以进入对象本身。
评分是我不喜欢的方式。不是从对文本及其context的阅读出发,而是先命题,然后抓来材料往题目凑。
评分读得特别开心
评分舒服又好懂的!(好像是一个意思)难得一个下午看掉一半,有落地窗的楼梯口是个好地方 感觉最近看的总能联系在一起,诗性语言,感觉,意义,不知道
评分中国人很难用这种完全价值中立的目光看待自己的文化,而且我对法国哲学的脉络比中国哲学了解得多,这本书可当作中哲入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