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世纪丹麦宗教哲学家、诗人基尔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译克尔凯郭尔)的著作,以讲述亚伯拉罕故事的奇岖和信仰的悖谬令无数后来的读者和学人的震撼、深思,也给作者带来了不朽的声誉。此新译本里有大量译者的注释,解释、介绍作品中涉及的名词与背景知识、相关隐喻;还选译了克氏自己与本书相关的日记,以及克氏专家对本书的分析“《恐惧与战栗》究竟说了什么?”并有译者专为本书编就的基尔克果年表。使这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名作以更准确的表达、更丰富的背景、更深刻的诠释进入我们的阅读。
19世纪丹麦宗教哲学家、诗人基尔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又译克尔凯郭尔)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鼻祖,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有《或此或彼》《重复》《人生道路诸阶段》《哲学片断》《论反讽概念》等多种深刻的传世著作。
伦理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事物是敞开的,而活生生的、具有感知和直觉的个人却是隐蔽的,但伦理要求人在普遍性中敞开自己。因此,在伦理的生活观中,个体的任务就是剥去自己的内在性,在外在的普遍性中表达自己,从一个具体的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人。每一个具体的个人...
评分直面信仰本身带来的震撼和惊惧,讲的最好的莫过于克尔恺郭尔。 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就在于,疯子是被疯狂所奴役,而天才是疯狂的主人,克尔恺郭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必定都是深谙此道的人。被严肃哲学所排斥的激情非但不会扰乱他们的心智,反而能够增强他们思想的力量。 不同的是,...
评分 评分 评分直面信仰本身带来的震撼和惊惧,讲的最好的莫过于克尔恺郭尔。 天才与疯子的区别就在于,疯子是被疯狂所奴役,而天才是疯狂的主人,克尔恺郭尔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必定都是深谙此道的人。被严肃哲学所排斥的激情非但不会扰乱他们的心智,反而能够增强他们思想的力量。 不同的是,...
有些问题是指向信仰的,有些是指向伦理的,这样的确有助于想明白一些混淆已久的问题。译者注写得很好很如戏。
评分这两年看的最认真的一本书,看了三遍。
评分译注极佳,Kierkegarrd广、深而甚尖锐,要更靠近无限弃绝跃迁与信仰跃迁之义还需要反复的阅读吧,不过,这两种爱的范式,却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吧
评分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亚伯拉罕处在信仰核心中,他服从上帝命令去杀死自己的儿子。这非常荒谬,但在信仰传统中它合理。克尔凯郭尔用了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考验人们信仰的虔诚度。看的出来克尔凯郭尔一定程度上是钦羡这种悲剧英雄一样的信徒的,但克仍用审慎的目光打量信仰,他认为亚伯拉罕在献祭以撒的时候并未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也不是他作为个体的信仰完成。上帝是存在的,但个人也是存在的,个人不论在信仰与否,都逃脱不了自身:恐惧与战栗、有限与虚无。我想,克尔凯郭尔其实想要那种绝对地信仰的,但又想让人在感知局限性、悖谬性后真正地跃入信仰,更高程度的信仰,成为可以高于普遍性的特殊个体,或者说成为信仰骑士而非悲剧英雄。其实尼采的终极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如出一辙
评分有时候会把无法理解的情况里的对方想象成悲剧英雄 想象他美学地隐匿了什么要自己背负的秘密 以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 译者注真的戏悄多悄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