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献尤其是其中众多的简帛古书,使先秦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观。然而最基础的古书年代、学派以及人物年代的问题,至今仍然受到疑古派及胡适、冯友兰等的哲学史编纂学的极大影响。几十年来,学界虽然对某些问题有所反思,但尚未奠基于出土文献而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本书利用出土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期使先秦秦汉学术思想史及后世的相关研究得以推进。
李锐,1977年生,武汉黄陂人,2002、 2005年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学灯》主编。从事中国古代史、出土简帛文献、诸子学、学术史、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三本、合著一本。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翻过
评分本书是对先秦学术史和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上的反思。虽然行文冗杂,但观点极具启发。比如理清了先秦,秦汉不同时期,不同范围“家”的用法。“同文”分析法,古书的“族本”,公言与私义,汉代学者总结先秦学术带有“偏见”等问题。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成果,堪称是这一领域最好的文献综述。就现有材料来看,我们只能见到先秦学术的冰山一角,这座冰山的底座,性质,具体构成,仍然模糊不清。以前按照传世文献体系来安排出土文献的做法,恐怕是不行了。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下,摆脱汉代人对先秦学术的整理和认识,这是先秦学术史研究最重要的问题。
评分很多方面有共识(指同一种学术认识的来源),但是很多方面又完全不同意,读这个书的感觉真是怪怪的……
评分方法论与问题意识的集合。写得比较赶,许多内容都是之前的重复。第一部分就是札记拼接。
评分第三章看得好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