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文本、年代

人物、文本、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锐
出品人:
页数:251
译者: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49.00
装帧:軟精裝
isbn号码:9787300241814
丛书系列: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图书标签:
  • 出土文献
  • 文献学
  • 学术史
  • 思想史
  • 历史
  • 先秦史
  • 李锐
  • 先秦
  • 人物
  • 文本
  • 年代
  • 文学
  • 历史
  • 叙事
  • 时间
  • 身份
  • 结构
  • 语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几十年大量出土的文献尤其是其中众多的简帛古书,使先秦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得到很大改观。然而最基础的古书年代、学派以及人物年代的问题,至今仍然受到疑古派及胡适、冯友兰等的哲学史编纂学的极大影响。几十年来,学界虽然对某些问题有所反思,但尚未奠基于出土文献而对有关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本书利用出土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以期使先秦秦汉学术思想史及后世的相关研究得以推进。

作者简介

李锐,1977年生,武汉黄陂人,2002、 2005年于清华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教授,《学灯》主编。从事中国古代史、出土简帛文献、诸子学、学术史、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三本、合著一本。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出土文献与人物年代
第一节 《先秦诸子系年》的问题
第二节 诸子游仕年
第二章 出土文献与古书年代考辨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第二节 对古书年代的初步看法
第三节 对古书年代有关问题的新认识
第三章 出土文献与学派问题
第一节 学、家与学派
第二节 学派问题辨析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同类研究中属于很真诚、很清楚的了。此书描绘的先秦文本形成和传播面貌是三种类型:第一,“族本”,来自学派老师口传,陆续写定,没有一个“祖本”——第二,同源异流,出自同一个“祖本”,又多线传播——第三,处在同一系统,单线流传,具有线性早晚关系。三种类型,范围由大到小,时间由早到晚,前者囊括後者。

评分

内容不错。可是第一章寥寥几页,第三章内容基本袭自作者《战国秦汉时期的学派问题研究》一书的「总论编」,第二章是作者发表在《学术月刊》2015年第3期上的文章加一节概括性文字。

评分

优点:作者于相关问题有较长时间的浸淫和思考,本书可看成其观点的一个小结。对国外的研究成果综述总结较为全面细致。缺点:全书结构不平衡,第一章寥寥几页,且多不成文,像是拼凑而成。另综述转引比重过高,经常大段大段抄入原文,有时和作者观点混杂不清,且作者行文较为繁冗重复,表达略欠清晰。

评分

第一章很差劲 蛇头蛇尾 应该是硬生生凑出来的一篇简论。二三章讨论的问题都很重要,透过此书,你可以明白先秦古书的考辨和学派,诸子百家的问题究竟有多么复杂,多么困难,读到后面身心俱疲,先秦真的是永远接触不到真相,哪怕是相对真相,从来都只能是一个学说统治一个时期,再来别的学说推翻建立自己的统治。第二章古书年代考辨对现存方法的质疑和学术史的梳理很长见识,但剪裁很有问题,混乱无章,作者主要观点其实和我的一些比较相似,虽然我的只是初步想法,一点不成系统,就是和出土文献互证,传世文献想要真正考辨年代以及真伪是非常困难以及很难实现,那就要从文字的主体部分和主体思想,重视思想来源,批判了一些现在的诸如类同举例法之类的方法,机械的考证,而提出了同文同源和“族本”的说法,再有多源多流等各种情况,反正就是非常复杂。

评分

本书是对先秦学术史和出土文献研究方法论上的反思。虽然行文冗杂,但观点极具启发。比如理清了先秦,秦汉不同时期,不同范围“家”的用法。“同文”分析法,古书的“族本”,公言与私义,汉代学者总结先秦学术带有“偏见”等问题。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成果,堪称是这一领域最好的文献综述。就现有材料来看,我们只能见到先秦学术的冰山一角,这座冰山的底座,性质,具体构成,仍然模糊不清。以前按照传世文献体系来安排出土文献的做法,恐怕是不行了。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下,摆脱汉代人对先秦学术的整理和认识,这是先秦学术史研究最重要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