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致力于追寻中华帝国存在长达2000年之久的原因,尤锐从战国时代思想家的活动入手,因为他们对解决社会政治危机提出的理想、价值观和理念在后来的帝国政体中变得至关重要。作者认为中华帝国的长存不仅是一个军事和行政建制的结果,而且是一种智识的建构,是意识形态上的诉求允许帝国的长存并得以一次次从混乱中重生。
本书全景式的考察展现了战国政治文化中哲学与社会的冲突。作者通过考察包括传世与出土文献的先秦文献,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总结出它们的共识,表明在并驾齐驱的各家学说之下,意识形态的共识最终塑造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这使我们获得了探讨战国时期对中国思想史影响的全新视角。
尤锐(Yuri Pines),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东亚系教授,2006-2011年任东亚系系主任,现任Louis Frieberg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先秦政治思想、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以及早期中国史学史、社会史及中国宗教研究,出版有The Everlasting Empire: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 and Its Enduring Legacy(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2年)等数本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可能因为作者受刘泽华他们影响太深,读来没有海外汉学常见的陌生感或者荒谬感,虽然具体来说新意不多,但清晰而系统地梳理还是有价值。第一编写得最好,第二编次之。第三编写民,需要跃出思想史而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把握,确实困难。首先,民如何定义,怎么变化,都是问题。没想到这书在美国似乎评价不高。其实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补这一课。
评分几年前读的,这本书试图通过先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证据勾勒出那会儿上层结构的普遍想法,研究的思路是没问题的,至于结论嘛,只能说在科学的框架下随时做好被challenge的准备咯~
评分逻辑清晰的正治架构推演,从尧舜的禅让说到陈胜吴广。孔孟老庄荀韩非甚至商鞅等等都被这逻辑串了起来,得出王、士、民三者金字塔式架构的形成。看完好像对狮城舌战辩的内容好像多了解一点,也对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表述找到它逻辑上的源头
评分高铁上圈读完,日已西暮。作者深受刘泽华影响,但问题意识鲜明,将诸子整合于战国时代问题的共通话语中。要之,战国诸子为两千年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能性提供了论证和思想遗产,如何保持思想独立又能依靠王权而谋政?经不断论证和漫长改造,士成为君王与民众间的调和者,成就永恒帝国。
评分D092.26/P142 新意不多然而清晰、科学的战国思想史基础读本。文笔尤佳,感觉是学习英文写作的范本。译文除了个别句子未善加调整外也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