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哲学 汉娜·阿伦特 政治哲学 社会学 社会科学 社科 西方现代哲学 德国现代哲学
发表于2024-11-22
人的境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读完就能感受到阿伦特那看待事物的冷峻目光了。对人之条件、人之境况进行了精准的知识考古。对比了每一种人的境况的古典结构和现代结构,以及前者向后者更易的具体条件,并阐述更易前与更易之后的问题与后果。 阿伦特的哲学根据很显然是来自于德国存在主义那一条线的,其中有着很深的海德格尔的影子,即在将时间引入了存在论之后,人是有死的动物,也是有时间性的动物。阿伦特言人行动时,人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但却不是故事的作者,因为人在行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遭遇,这个故事的作者并不存在。这很明显传承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维。 “劳动”一章节,在我看来简直是击中马克思的要害。也解决了我在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所遗留下来的疑惑。 阿伦特怎么能如此博学!
评分所有的悲傷都可以忍受,衹要你把它們放到一個故事裡或講成一個故事。
评分阿伦特对于人类condition的细分是对从洛克到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反对,这种看待问题的角度的确对有精英倾向的人很有吸引力(把多数人贬斥为劳动动物)。对于公民资格的过高要求,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是可以现学现卖的,但很难真的支撑起我们的“心力”。
评分整个假期所有的精力都花在阅读这本书或者为阅读这本书做准备上面了。最后收获颇丰。阿伦特的思想史功底深厚,书里面的议论都是有的放矢,信息量更足。不过本书的一大特色是:主线被安排成了一条暗流,潜伏在概念的辨析和思想史的梳理之下。结果就是整理起来很费劲。
评分逻辑推理很清晰,但最后一章我的知识储备真的不够啊,力不从心好累
P1 积极生活来表示三种根本性的人类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 本书的主旨就是阐述积极生活的内容,作者认为这三种活动是根本性的,理由是:人在 地球上被给定的生活的一种基本境况,个人觉得理由有些牵强。作者突出这三种活动的重要 性,将他们一一道来,让我们站在一种更高...
评分【按语:在实践优于思辨、行动意味着自由的意义上,阿伦特是康德-尼采式的;就行为属于讲述者而非作者,源自意愿的行动的尺度是伟大而非预先的道德律的意义上,阿伦特更是尼采-海德格尔式的。在《人的境况》中,阿伦特是含混的:她一方面反对古希腊的玄思优于vita activa,另一...
评分概要 ―――――――――――― 《人之境况》(The Human Condition)是德裔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于1958年出版的政治哲学作品。 阿伦特在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对德国纳粹主义和苏联斯大林主义进行了考察,此前人们认为两者彼此孤立,而阿伦特则...
评分汉娜·阿伦特怎么看都像个异类;这不仅在于其行文方式或文体风格,同样在于她的思考在哲学史发展脉络中显出的与众不同。 虽然《人的境况》以英文写就,却远离英式写作的经验度量,也非美式的平易近人;它无疑受到了作为母语的德语之影响,但德国哲学严谨周密的论证方式它又是...
评分为尊重知识产权,这里仅抄录陶先生文中的第一、第二则勘误,其他勘误请参见陶先生博客全文。 全文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348be0102ecnz.html 或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blog/static/1285367132013519590121/ --- 原文:In the experience ...
人的境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