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乐的哲学(第五版)

新音乐的哲学(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德] 西奥多·阿多诺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曹俊峰
出版时间:2017-4-1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1732804
丛书系列:新世界新思想译丛
图书标签:
  • 阿多诺
  • 音乐
  • 哲学
  • 法兰克福学派
  • 音乐社会学
  • 音乐学
  • 音乐史
  • 社会学
  • 新音乐
  • 哲学
  • 音乐理论
  • 当代音乐
  • 音乐美学
  • 作曲理论
  • 音乐思想
  • 音乐文化
  • 艺术哲学
  • 音乐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阿多诺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人物,他自幼学习音乐,熟知西方音乐史,又钻研过西方各派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形成了以社会批判理论和否定的辩证法为主线的哲学思想,并用这种哲学思想去研究20世纪欧洲的新音乐,《新音乐的哲学》就是其成果之一。

本书包括三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论文,早的一篇是1940—1941年写成的《勋伯格与进步》,第二篇是时隔七年之后写成的《斯特拉文斯基与倒退》,后一篇是在两篇文章结集出版时(1948年)撰写的“导论”,目的是要说明为何要选择新音乐中的两个极端的代表人物作为论述的对象、概括论述新音乐总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以及《新音乐的哲学》所用的方法。

每当精神产品被遗弃并被放透到历史之中,纯粹的时间进程代替了现实事物发展的地位时,如下怀疑就得到了证实:那种精神产品并未被人们所熟悉和掌握,而且还受到了排斥。但《新音乐的哲学》所带有的锋芒却可能有益于现今的音乐状况。

作者简介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stuqrund Adorno,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生于法兰克福一犹太酒商家庭,卒于瑞士菲斯普。1921年入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和音乐,1924年以论文《胡塞尔现象学对物体与意识的超越》获博士学位。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阿多诺深谙现代音乐,博士毕业后曾赴维也纳跟随勋伯格小组学习作曲。他的音乐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阿多诺一生著述甚丰,涉猎广泛,主要的哲学、美学著作有:《克尔凯郭尔:审美建构》(1933)、《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1947)、《新音乐哲学》(1949)、《最低限度的道德:对受损害生活的反思》(1951)、《多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音乐社会学导论:十二篇理论讲座》(1962)、《否定的辩证法》(1966)、《美学理论》(1970)等。

目录信息

译者导言/001
一、本书的哲学基础/006
二、关于勋伯格/047
三、关于斯特拉文斯基/074
作者序言/105
一、导论/111
新妥协主义/115
虚假的音乐意识/117
理智主义/121
激进的音乐也不是纯洁无瑕的/126
新音乐的二律背反/128
差异化的丧失/131
论方法/135
二、勋伯格与进步/139
作品的震颤/141
音乐素材的趋势/144
勋伯格对假象和游戏的批判/148
孤独的辩证法/153
作为风格的孤独性/158
类似于客观性的表现主义/160
各种要素的整体组织结构/163
整体性的展开部/166
十二音技法的理念/171
音乐中自然的支配地位/175
向不自由倒退/178
十二音旋律和节奏/181
个别化与粗糙化/187
和声/190
乐器的音色/197
十二音对位法/199
对位的功能/203
形式/204
论作曲家/213
先锋派和理论/221
脱离素材/225
作为知识的音乐/232
对社会的态度/236
三、斯特拉文斯基与倒退/243
真实性/245
无意图性和献祭/247
作为原始现象的手摇风琴/252
《春之祭》和非洲雕塑/254
《春之祭》中的技术要素/257
节奏/261
与集体的同一化/265
古代性、现代性、幼稚性/267
持续的倒退和音乐形式/272
精神病的视角/274
宗教仪式/276
作为客观性的异化/278
手段的物神性/279
非个性化/281
青春期痴呆症/283
紧张症/285
关于音乐的音乐/288
非自然化和单纯化/291
时间的分化/294
类似于绘画的假结晶体/298
芭蕾音乐理论/300
听取的类型/304
客观主义的欺骗性/308
后的策略/310
新古典主义/313
扩展的尝试/316
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319
附录/325
本书第五版后记/331
谈谈对本书的误解/33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评分

The reception of Adorno's critique by the two protagonists themselves was in some respects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Schoenberg, who disliked Adorno, saw it primarily as an attack on himself, thus going directly against the general view, which regarded Ador...

评分

刊载于2019年 4月 三联 《爱乐》。 音乐评论不独然是属于音乐理论学者的舞台。就职业素养而言,德国人 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已然算得上是音乐分析技巧方面的半个专家,收获先后几个时代的许多尊敬并不奇怪,但这册一度被再版的《新音乐的哲...  

评分

刊载于2019年 4月 三联 《爱乐》。 音乐评论不独然是属于音乐理论学者的舞台。就职业素养而言,德国人 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已然算得上是音乐分析技巧方面的半个专家,收获先后几个时代的许多尊敬并不奇怪,但这册一度被再版的《新音乐的哲...  

评分

阿诺尔德·勋伯格: 《古雷之歌》(1901—1911) 《歌曲八首》,作品第6号(1903—1905) 《六首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作品第8号(1903—1905) 《第一室内交响曲》,作品第9号(1906) 《带歌唱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0号(1907—1908) 《钢琴曲三首》,作品第11号(19...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Berstein批评其中关于斯特拉文斯基的部分,而想读读看整本书~ 翻得很快,没觉得阿多诺有多晦涩,我经常跳过他想要用自己哲学说明的地方,而看见他对音乐有着很深的理解,尤其是对如此难的二十世纪新音乐,不禁钦佩。译者的百页导读,很多地方也有帮助。

评分

斯特拉文斯基有一种想通过戒律来控制倒退的冲动。人类学的角度:一切都按自己的本能对源于自身的东西作出反应,为这种东西所吸引,一切都愿意沿着社会迫使它的无助的成员必须走的道路,朝着必须前进的道路前进:消解自我,养成无意识的熟练技能或习惯,适应在盲目的整体中生存。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苛求于每个人的自我牺牲在往昔的远古状态的幌子下诱惑人们,同时又使人们充满对未来的恐怖。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更喜欢把精神错乱当作健康状态加以维护。

评分

虽然我挚爱的斯特拉文斯基被黑成什么了hh 伟大的作品,虽有强行说理,瑕不掩瑜。

评分

勋伯格之后海

评分

阿多诺对音乐非常熟悉,将音乐分析和对现代社会的思辨很好地贯穿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