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与账簿

火枪与账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作者:李伯重
出品人:
页数:40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1
价格: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6740
丛书系列: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李伯重
  • 全球史
  • 历史
  • 明清史
  • 中国历史
  • 明清
  • 文化史
  • 火枪与账簿
  • 历史
  • 军事
  • 经济
  • 全球化
  • 殖民
  • 贸易
  • 科技
  • 文明
  • 冲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作者简介

李伯重,男,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厦大社会经济史和明清史专家傅衣凌。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为该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担任执委会委员的中国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目录信息

序言
写作缘起与若干说明/ 1
第一章这是一本什么书
一、新史潮/ 2
二、全球史/ 8
三、公共史学/ 16
四、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与东亚世界/20
五、15-17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大夜局的开端/25
第二章贸易打造的世界
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30
二、丝绸之路: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网络/ 34
三、大航海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开始/48
四、舞台: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 53
五、道具: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 57
六、演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人/ 66
七、主題曲: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白银/87
第三章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一、军事与经济化/ 96
二、火药革命:16世纪以前世界火器的发展/ 100
三、16世纪的历史转折:近代早期西欧的军事革命/ 114
四、"中学"外传:16世纪之前火器技术的传播/ 12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全球史 第一,否定“国家本位”,以“社会空间”而不是“国家”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 第二,关注大范围、长时段的整体运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三,重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例如本特利与齐格勒认为“全球史”的开始在公元前 3500 年,至今经历了七个阶段:...  

评分

诚如某书评言,这是一部伪装成世界史的中国史,但李伯重老师这本《火枪与账簿》从内容上而言无疑是精彩的。有明一代,在传统的印象里总是东西方初识的懵懂时代,然而书中所详细列举的火器革新、贸易来往的证据却表明,火器技术随着商路的传播与应用远比想象中快了太多,而欧洲...  

评分

近代中国的衰落,国人扼腕痛惜,对其动因和经验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李伯重教授的新著,希望以新史潮、全球史、公共史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何以在近现代化的转型中落伍。作者认为,一切重大的历史变化都不是忽然发生的,都离不开国与国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同歌德所...  

评分

评分

在当今史学界,把西方的大航海运动,视作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标志,已经几乎成为共识。最著名的世界史普及性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也是以1500年为界,将世界史分为地区史和全球史这样上下两卷。按照这样的界定标准,晚明时期的中国,恰好处于早期的全球化时...

用户评价

评分

与书名相比,全书不太平衡,可以说只见火枪,不见账簿,军事的篇幅远远大于经济。作者认为明末的危机是一次被浪费的危机,造成三百年后清末大危机来临时,我们无力应对。书中有两点很有见地,一是作者将明朝中后期戚继光吴大猷等将领的练兵与清代洋务运动的强兵联系起来看,很有历史眼光;二是所谓“佛教长城”的提出,伊斯兰二次东扩时,从蒙古、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到中南半岛的缅甸、暹罗、柬埔寨和老挝,佛教取得了支配性地位,形成了一道环绕中国西北南三面的“佛教长城”,避免了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的正面碰撞。

评分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评分

虽然是乡党,还是只能给三分。从第四章就开始崩坏了,犹如教科书一般,堆砌材料、罗列史实,缺乏问题,结构机械。粗糙的地方有之,随便一句话就把重要的问题打了马虎眼,细腻的地方有之,但是又近乎于繁琐,像谈枪炮火药细节的部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缺乏解释:何以发明火药的中国在后世的枪炮技术中落后了,只是给出了落后的“现象”(甚至还不如《枪炮、病菌与钢铁》里的解释)。但是,前几章还是有一些启发,尤其是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新解读与重新评估,还有对明代对外贸易与对外移民的描绘,推翻了我之前的一些谬误认知。讲倭寇那部分也是比较新颖的。

评分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评分

记得我导师说过,相比于很多知识分子爱用的阶级这些概念,地理、气候、战争、贸易这些真实的东西对历史和政治有着更强的解释力,只是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懂这些,只是在概念里跑来跑去。李伯重这本书大概是一个读史多年人的反思,理论性未必强,但是这种勾连讲军事和经济勾连在一起的想法,大概离历史学越远,离历史本身越近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