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关于长城本体或直接针对历史上的长城战守的研究,也不是关于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牧政权之间关系的宏观叙述,而是尽可能地从生活在长城这个巨大的墙体两侧的人群出发,观察历史上与长城有关的制度、事件如何影响到这些人群的生活,也注意这些人群的生活如何与上述制度、事件一起,共同构成了地方社会的结构。 全书结合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考据的方法,利用搜集民间文献、观察仪式活动、进行访谈等研究手段,由地方社会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地方社会的历史重构,重新审视相关传世文献以及它们对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制度、人物的看法,试图以此对明清时期长城两侧的族群关系及地方社会的建构提出新的问题。
赵世瑜,出生于1959年8月,四川成都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乡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有《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的早期发展,1918-1937》、《狂欢与日常——明清时期的庙会与民间文化》、《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等。先后获得第五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第二届韩中青年学术奖等奖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问题都很重要,写的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赵世瑜《时代交替视野下的明代“北虏”问题》 赵世瑜、杜洪涛《重观东江:明清易代时期的北方军人与海上贸易》 陈志刚《秦州伏羲庙与明代西北边防之关系》 阙岳《从卫所制度到社会景观——对洮州卫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邓庆平《语言学·民俗学·历史人类学——贺登崧神父的华北民间文化研究》
评分问题都很重要,写的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打四星的主要原因是我非常欣赏这本论文集中的其中一些文章,我认为,诸如陈志刚、阙岳、赵现海、丁慧倩诸位老师的论文都非常有特色,具体体现在其问题意识非常突出,能够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抓住两条互相交织又相互影响的历史因素,从这两个因素的相互变化,又能够推测出许多有价值的且有新意的结论。个人认为,这些文章,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人人都能够写出来,不过,其中蕴含的对历史细节的把握,非经年累月之功不可达到。
评分伏羲庙、洮州卫两文相对有趣一些,相比之下东北地方史的几篇文章就逊色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