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陆威仪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68
译者:王兴亮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64842
丛书系列:哈佛中国史
图书标签:
  • 历史
  • 秦汉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哈佛中国史
  • 中国史
  • 中国历史
  • 陆威仪
  • 中国
  • 历史
  • 中国史
  • 秦朝
  • 汉朝
  • 帝国史
  • 古代中国
  • 文献研究
  • 文明起源
  • 政治史
  • 文化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一卷。如同古希腊和古罗马之于西方,秦和汉两个帝国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本书就这一古典时代的5个主要特征进行深入探讨:1.在帝国秩序之下式微、但并未被完全抹除的地域文化之分野;2.以皇帝个人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之强化;3.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4.帝国内部的去军事化,和对国家边境的边缘族群所开展的军事活动;5.农村地区富裕的豪强大族的兴旺——他们维持社会秩序,并在村落和权力中心之间建立起联系。本书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秦汉二朝的整体面貌,不仅覆盖广度令人惊叹,而且笔法精细,极为可读。

作者简介

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1954年生,师从何炳棣,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美国著名中国古代史专家,斯坦福大学Kwoh—Ting Li(李国鼎)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他的研究关注中国文明的不同方面,尤其擅长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考察中国问题。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中前三卷《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以及《早期中国的写作与权威》《早期中国的空间构造》等。

目录信息

推荐序/葛兆光
中文版总序/卜正民
导言
--------
第一章帝国版图
早期中华帝国的区域
区域和风俗
秦和统一进程中的地理局限(前897—前202年)
对地方势力的压制(前202—前87年)
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前87—88年)
与世隔绝的东汉(25—168年)
军阀和国家的解体(169—220年)
--------
第二章一个备战中的国家
独裁者的出现
秦的家国和“天下”
《商君书》和秦国的困境
--------
第三章矛盾重重的帝国
秦始皇的集权
秦的继承者和敌人:汉
秦的败亡及其后世之谜
--------
第四章帝国的城市
诸侯列国及其早期帝国的城市
帝国都城的创设发明
--------
第五章农村社会
铁器、灌溉以及规模经济
村庄和乡野
豪强大族
--------
第六章外部的世界
游牧民族和匈奴
边防军队
西 域
羌和乌桓
周边定居民族和对异域的崇拜
--------
第七章宗族
宗族和家庭中的性别
性别和权力的空间结构
早期帝国生活中的儿童
成年女性和成年男子
老人和先祖
--------
第八章宗教
联结点
国家信仰
对死者的祭奠
地方信仰
有组织的宗教运动
--------
第九章文学
“道”的竞争派别
经与传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史学著述
诗 赋
儒家著作
--------
第十章法律
法律和宗教信仰
法律和行政管理
法律和语言
法律和刑罚
法律和调查
法律和劳役
--------
结语
致谢
统治者年表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历史书籍以征伐戡乱为经,以典章经制为纬。上下五千年和明朝那些事就是征伐戡乱的代表,按时间轴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和传奇人物,这样故事式地阅读很容易形成以今度古的倾向,索性有这样典章经制式的历史书籍,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是如何早就了今日。 本书的特点不仅仅是外籍学者对中...

评分

有些历史书籍就是直接翻译古代的史书,包括《明朝那些事》 简直欺负那些记性不好的看不懂二十四史的,还不如看教科书 我觉得历史书就应该从史实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总是重复某年发生了某事毫无意义 这本书就很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研究 说到秦朝的时候,“战争不是为...  

评分

评分

约翰•基根的《战争史》提到史前时期的努比亚的战争,人们开始为了生活,为了资源、土地、权利、财富等进行打仗。而中国战争的地域扩张,让中国逐渐建立了早期的帝国规模。《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为我们展示了早期帝国的形成、人群关系以及早期文化、宗教...  

评分

读过此书,不仅问自己,为什么要重复写通史?如何写?何为优秀? (1)世事变迁,人们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用新的视角审视过去、理解历史、展望未来。 (2)信手拈来正史资料,旁征博引经典古籍,成体系的归纳到新的构架。关于资料体系,融汇、准确...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过来总觉得读起来欠流畅

评分

2019023:哈佛这套中国史将上古神话传说的非信史时期剔除了出去,开篇即是秦汉史,非编年体例,而是以早期帝国五大特征作为出发点,兼及王朝更迭、帝国集权、文治武功、对外征伐等历史大事件,同时也有乡村经济、豪强大族、宗族与法律等专题。总体上来说是提纲挈领式的写法,并无太多新的创见,内容上也太过浮光掠影,难见深度,比较好的两点可能是将中华帝国纳入世界格局之下,将其放入更大的背景之下考校,比如将秦汉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对照,以及引入西方资料与中文文献互相参照,以及更关注普通人在历史大潮中的际遇与生活。

评分

看了一半,感觉最大的问题是试图对秦汉四五百年的社会做一个整体的描述,而不顾那是中华帝国摸索和建立制度的时代,因而没有去关注和把握各个层面的变化和发展 看完补充:近年来看过的最糟糕的书了,内容混杂,识见偏陋,完全不值一读

评分

和剑桥中国史一样都是以论带史,尤其描述宗族、农村基层问题时有些新观点:比如传统中国三代以上大家族很少,比如豪强依附于严苛政策才能存在。其实有些观点和秦晖是共通的,可能因为都喜欢从权力角度分析问题

评分

书的结构很好,虽是概述但时有亮点。翻译有几处明显的错误影响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