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問、搞研究離不開發錶。但如何發錶?有沒有標準、有沒有方法呢?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李連江教授針對年輕學子在學術發錶、學術研究與學者生涯等方麵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瞭解析。全書分為六講,分彆從學術期刊的審稿標準、選題、原創、錶達、投稿、學者生涯六個方麵進行瞭探討。有術、有道,術道結閤。對於年輕學者以及即將走上學術道路的青年學子助益良多,尤其在當下學術體製考核的大背景下,本書的齣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李連江,1963年生於河北滄縣農村,五榖能分,四體不勤。手無縛雞之力,少年常為生存擔憂。幸好遇到大學重開,得以躋身78級之列。此後38年,輾轉五所大學,五次變換身份,十年前落戶香港中文大學,兼職華政、南開與浙大。專著半本,論文十數篇;譯文三百萬字,“三分塵土,七分流水”。近幾年受虛榮心驅使,偶爾侈談治學,奉行啓功先生的良心話哲學,不弄玄虛,知有不言,言必有據。
选题重要(建立论文的重要性:总结学界重要研究,指出盲点,指明贡献。相关会议往往释放重要信号;跟踪时事。) 研究是原创(创造新知识新见解新概念新理论;个体individuals-殊相particulars-共相universals;看文献非为学习,为超越) 写作清晰(不断修改;兼顾读者) 真正的...
評分江湖气息浓重,有一些小技巧,但投机取巧不是做学问的大道。书中居然还附赠了一本小书,什么内容呢?全是各路阿谀奉承拍马屁,所谓溢美之词,堪称马屁广告集大成者。我很好奇,这个东西要不要花钱,成本肯定是有的,还是光面彩印,目测成本要好几元的样子,是作者自费赠送?大...
評分“不发表,就出局。”“出局”就是退出学术江湖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写给在学术圈子谋生存的学者们读的,确切地说,是给学术江湖的新兵,以及在学术圈打拼多年却仍旧不得要领的老兵们的一本《求生指南》。 《不发表,就出局》是我目前在中文社科出版物中仅见的一...
評分(部分摘录,借以鞭策。) 无论学生、学者,写篇论文都很困难,已经写到八九成的文章,再多加把劲,可能只需要三个月、六个月,就可以在非常好的刊物上发表了。 遵守一个原则,绝不浪费写的东西。 审稿标准 选题重要、研究原创、写作清晰。 判断一个题目对某个期刊是否重要,最...
評分作者談寫作經驗的時候,說過一點,就是每次修改都要保存文檔,還有每篇文章都不要浪費。這兩點在實踐中是特別見效的。而且修改過程中,分齣來的邏輯層次越清楚,其實自己也越明白那就是寫對瞭的感覺。此外,學外語的經驗就更正確瞭。背書,每天迴憶,達芬奇就這麼做的。
评分學術圈子是個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規矩。這本書於我的主要啓發有二:其一,要突破自己的極限。我寫論文,總是寫到80%就不想寫瞭,想寫新的題目;常常一個問題還沒想透,就匆匆投入新的問題。這可能與我現階段還在學習知識有關係。但是這不好,須改之,踏實做好一個題目,做到山窮水盡,突破極限之時,纔能罷手。其二,要有原創性,要通過寫論文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此外,因為我不是政治學係的,也不是社會學係的。作為研究法學的,這本書裏的很多“方法論”我沒辦法藉鑒。但是透過這本書(第六講值得反復翻閱),看到瞭老一代的學者是怎麼做研究的,信心、耐心與恒心,這是很值得我努力學習的。
评分非常真誠的一本書,好多問題我自己也曾考慮過,但是沒有像他這樣用心。選題的意義真是需要虔誠地去考慮的,過去曾有老師對我說,隻管寫下去,不要考慮意義,這真是天大的錯誤。在這本書裏,看到作者提到自己的導師一篇論文改瞭102遍,就知道自己的功夫真是下的不夠。寫論文是門技術,需要認真磨練,述而不作的時代早就過去瞭。
评分莫要以順為逆
评分研究做得好不好是一碼事,用什麼心態對待自己的事業以及眼界格局的大小是另一碼事。曾經許多次引用過李老師的論著,這本書有機會一定找來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